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文章来源: 溪边愚人2015-08-01 09:35:12
海外华人孩子与父母在学习上最大的矛盾大概就是学琴和中文了。原因很简单,这都是“额外”的负担。孩子不会说我为什么要去学校,但几乎每个被“逼”的孩子都会质问家长,我为什么必须学琴,学中文?!
 
是啊,为什么?家长答得上来吗?
 
我听到的最普遍的说法是学琴必须自小开始,所以等不得孩子大了,懂事了,只能靠家长逼了。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加上一条中国将来是个非常大的市场,能提供很多机会,中文好的孩子多一条路。(这里用将来这个词是因为这些话是在我孩子还小时听来的,是在我被身边的中国家长骂的时候时候听到的。现在这个预见真的被证实了。不过我那时就回答了,如果孩子到时候必须要靠中文才能找到工作的话,实在是太惨了。)
 
老话说,艺不压身。孩子会琴,会中文当然是好事,谁会故意拒绝呢。关键是在学的过程中的代价是否值。前一文说过了,家长和孩子目标不一致的话会有矛盾,有时候这矛盾还真不是一点点的,为学琴、学中文每天家里鸡飞狗跳的不是很少数的。搞到那个地步,真有必要吗?


 
有很多家长喜欢拿朗朗作例子。据说朗朗有个虎爸,严厉到以死相逼。朗朗成功了。我经常听见的一个说法是,若不是老爸逼,怎会有今日的朗朗!
 
也许是。也许不是。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
 
是不是还有这种可能:如果没有老爸的死逼,朗朗可以更有成就,能成个被更大范围公认的大家?那个大家的朗朗比今天现实中的朗朗更有灵性,更有创造性?当然,我是胡诌的,开阔思路而已。

 

毕竟大部分孩子不是朗朗,拿朗朗作例子也许没有太大意义。还是看看大部分孩子的结果吧。我看见的是太多学琴、学中文学了近十年甚至十多年的孩子,成年后,琴再也不摸一下,中文的水平与从没去过中文学校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十年,咱不谈钱,因为老中的概念是教育上不计代价,但每周的接送、每日与孩子的斗智斗勇、威胁利诱、软磨硬逼,花费无数精力不说,还严重影响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但我要说,最大的伤害可能还是看不见的:耗去了孩子对学习的普遍兴趣;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孩子由此断定家长的判断力毫无价值,就此不再信任家长,家长也就失去了将来在孩子人生关键时刻能给与忠告的机会,等等等等。
 
我始终认为,做家长的第一要素是不要伤害(Do No Harm)。不要认为自己什么权利都有;不要认为你真的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学琴和学中文上,更不要鼠目寸光,不要以为孩子考到多少级了或是识了几百个字了就是有成效了。只有到了孩子成人之后才能看出真正的效果。我还是那句话,如果在孩子那里无法摆平的话,歇歇吧,大家都过点太平日子。


 
也巧了,昨天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我女儿中文讲的那么好,虽然从没去过中文学校。她夸张了,谈不上那么好,只是能做基本交流而已,而且是文盲。女儿曾有过一句话也说不出的时候,我们希望她能多说,但一直没有做到,直到有一天她自己说要学讲中文,结果一下就突飞猛进了。不久前,她有说到很遗憾不识中国字。我说,你已经说的这么溜了,要认字很容易的。她也同意。但她现在已经是有多方面的兴趣,每日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是否还会抽空做这个,我不推,看她自己安排,我不认为她真的会去实践,也不认为学认中文就一定比她正在做的别的事情更重要。
 
是的,艺不压身。但人的能力有限,必须懂得有所放弃。该放弃什么,不该放弃什么,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一种说法是,小孩子有时间又在轻易就能学会一门语言的年龄,不抓紧机会就可惜了。是的。但如果看不见的伤害也很大,又该如何定夺呢?

我们没有逼女儿是不是正确?不知道,但我们是认真考虑,慎重选择的。我们希望自己做的是正确的。能不能做的更好?也许,不过我是相当怀疑的。
 
 

更多博文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飞吧,孩子!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

美国教育系列
美国专家对聪明孩子与天才孩子的比较
美国高三学生的生活
这位爬藤女孩的笑容原来是可以这么美的

我的文章系列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