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祭

1989年6月4日那个夜晚,和随后的黎明,从未远去
个人资料
博文
在粉红的语境里,“昂撒匪帮”“犹太强盗”成了攻击西方的惯用标签,批判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历史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反观中国自身的历史观与文化世界观,便会发现一种更深刻的讽刺与危机:他们已将侵略和扩张在文化中内化为正当且值得骄傲的“教化”行为。 武力征服的美化与“化外归化” 传统中国史书中,征服和压迫常被冠以&l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引言当代社会关于文明史、文化多样性及社会正义的讨论,交织着复杂的理念冲突。文明进步论强调技术与制度的提升,文化多样性倡导尊重差异,而“弱者崇拜”现象在社会议题中日益凸显。本文将分析三者的辩证关系,探讨其合理性与潜在风险,寻求公正与和谐的社会发展路径。一、文明进步的历史视角文明进步体现为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与社会秩序的提升。历史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近年来,中共在台湾议题上常用一种说辞:暂不动武是出于“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情面与道义。这种表述在亲共舆论场被反复渲染,似乎暗示中共对台湾有“克制”和“善意”。 然而,回顾中共的历史实践与权力逻辑,这种说法不仅虚伪,还掩盖了其在台海的战略被动与现实困境。 一、历史早已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个国家的强大,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内在活力与制度韧性;而一个国家的衰弱,同样源于它自身的内在缺陷。中共统治下的中国,长期依赖出口导向和外资驱动,一旦外部环境恶化,就提出所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口号,试图依靠内部市场自给自足。然而,问题在于——它的经济体制本身,就与真正的内循环格格不入。 一、公有制旗号下的垄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近年来,中共突然转变生育政策,从严厉的“计划生育”走向急促的“鼓励生育”,表面上似乎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而做出的调整。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政策的改变并非基于科学的经济社会规划,而更像是独裁体制面对危机的恐慌本能反应。 独裁体制的无奈与短视 作为一个高度集权且缺乏透明度的政权,中共在重大社会问题上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街访互动看中国社会的性别污名机制 在B站的一条热门街头采访视频中,一位擦边风格明显的女UP主出现在安徽淮海路。她身着精心打扮、妆容得体,在街头挑选阳光帅气、穿搭干净的年轻男性,提出一些“亲密极限挑战”——比如抱着她做深蹲、背着她做俯卧撑、或者闭眼搂抱30秒。这类视频动辄破万点赞,数据亮眼,但她的评论区却几乎是一边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写给被愚弄与被牺牲的中国人 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治理者至少应该具备基本的素养:知识、判断力、修养,哪怕是最基本的诚实。但在习近平主政的“新时代”,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幅图景:一群学历造假、能力平庸、满口套话的党官,不仅坐上了国家的权力之桌,还在桌上撒泼、砸锅、打人,最终连桌子都要掀了。 一、他们是怎样登上餐桌的? &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现代政治的主流叙事中,“和平”“合作”“共赢”被包装成绝对的道德高地,任何诉诸武力与民族利害的行为都被当作不理性、落后甚至危险的。这种风向的背后,不只是国家利益的调整,更深层地反映了资本与政治之间的新结构:在全球化的高度交融中,冲突变得“不合时宜”,而不是“不正义”。这种“去冲突化”的观念并非天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当代国际政治中,“联合国秩序”与“普世道德”被包装为人类文明的高地,象征着和平、共识与人权的象征。但在现实中,这两个本应维护正义的制度与理念,正悄然堕落为压制良善、放纵恶行的工具。 它们以“和平”的名义压制正义之剑,以“中立”的姿态遮蔽人类良知,以“多元与宽容”窒息捍卫文明的战斗意志。这不是历史的进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日本一度被视为“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街头孩童独自行走、便利店彻夜无人看守的社会图景,长期被媒体与政府当局当作“日本秩序”的象征输出。然而,这份治安良好的幻象,在全球治安形势动荡、跨国犯罪活跃、移民问题日益严峻的今日,显得愈发空洞而危险。若细究其内部结构,日本其实是一个严重依赖驯化的社会,高度脆弱却自以为稳固,而这一切的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