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第二十九章第一次探亲 1969年,知青三年探亲假时间到了。这是我望眼欲穿的时刻。不问路途多么遥远艰辛,都挡不住我回家的脚步。 我向祝提出回徐州探亲,他答应帮我办手续。我没提让他陪我回家,他也没有要随我走的意思。 我默默地打点着行李。 一床被子,不知为什么要带被子,里边裹着一件皮袄筒子,十斤葡萄干,几件我换洗的衣服。祝禅仁把背包打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6)
虽说他烧了离婚协议,我也不感激他。昨天的欺辱、决绝,不分青红皂白,让我万箭穿心,悲愤交集。虽说现在活着回来,可心如死灰。对他,已没有感觉。 早饭我没吃,搂着孩子睡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我病了,高烧,寒战。好像发疟疾。实在受不了,我平静地对祝禅仁说:“你看孩子,我去伊宁市看病。”不等他回答,我摇摇晃晃地出了门,艰难地来到反修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4)
我心里想,灌溉渠的沟沟叉叉那么多,水渠两边的芦苇密密匝匝,我到哪儿去找钓鱼的他?还是自己去反修医院吧。 出了医务所的门向东走200米,就是伊宁市至察布查尔县的南北公路。(那时没有公交车)沿公路向北走2公里,就是伊犁河。 伊犁河上没架桥,只有一根粗粗的钢丝绳横跨河面。有三条大木船并在一起,用木板把三条船连接固定在一起,汽车都能开上去。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0)
第二十四章风口浪尖 回到奶牛场后,我仍住在王侠、王玉宿舍。我没有去找祝禅仁。这种事情只能我一个人去面对、去了断。 当天我再一次提出分手。 开始,王义百般哀求,他甚至说,先和他结婚,结过婚后,哪怕只过一天就离婚,他也心甘情愿。他说,这样他面子能过得去。我坚决不同意。他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撸撸袖子,举起了拳头。我立即迎了上去。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我反驳的理由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经常扛着十几块贴有毛主席像的木板进行演出。找好场地后,演员围坐一圈,把主席像搂在怀里。每一场演出,都有“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经典节目。当演员的红缨枪在震天的杀杀杀声中,不问前后左右,枪枪对准的都是毛主席像。你们说是有意还是无意?那可是在光天化日之下。” 我的反驳尽管使厂领导和公安局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而二十二岁的我,没有现在这份豁达,所处的年代也不允许什么情呀、爱呀的词语出现。当我得知日记被人偷看并宣扬出去以后,我好像犯了弥天大罪,抬不起头来。而宣扬最凶的要数秦丽。 日记事件对我的压力很大,每天都处于自责、自怨中。总觉得她们对我指指点点。我似乎听到背后传来“她曾小产过。”的窃窃私语。我自卑,我孤独,我无处去言说。 可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第二十章开始新生活 到场部来接我们的是二连干事祝禅仁,他和我们一样年轻。 槽子车,一种有四个木头轮子、车厢像马槽子一样的运输车辆,装载着我们的行李,大家排着队,唱着歌,齐步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大路上。 路的南边是一望无际已泛黄的麦田。风吹来,麦浪像大海的波涛,一浪赶着一浪,消失在天山脚下。 路的北边,是杂粮区,有豆子、包谷、菜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第二部分十四年的风雨路 第十九章旅途纪实 1966年6月12日,是我们贾汪支边青年铭记在生命里的日子。 火车站前的广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条“热烈欢送我区青年赴疆参加边陲建设”的横幅跨越整个广场。各街道组织的欢送队伍,还有支边人员的亲属、朋友、邻居和看热闹人员,把个广场塞得满满当当。 支青们已在车内坐好,等待出发。 每个车窗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第十五章内向的性格 课,不能上了。人,一直瘦弱。莫名其妙的血尿已停止,吃毛桃留下的胃病还在继续。虽说风已停浪已静,可我已被贴上了“不正经”的标签。我在家休养了近一个月才坚持着去上课。 我从小就不爱讲话。家里来了客人,我赶快躲起来,客人不走我不回家。 记得小的时候,一次一个小朋友闯了祸赖在我身上,我不会辩解,只会哭。结果挨了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成了孤儿的丢叔也想重操旧业去讨饭,可各路口都有民兵把守,不让出去,说是讨饭丢了社会主义的脸。本家族及村民的家家户户都在抓挠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都向嘴里填,无力去管他的死活。干部家倒没有断顿,但也是野菜地瓜干凑合着吃。丢叔原想和解放前一样,站在干部家门口,拿着碗,伸着手,低声乞求:“行行好,给点吃的吧。”想想不行,如果那样做,不但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1]
[2]
[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