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博文
(2024-09-28 00:48:19)
《剪裁》巴郞20240921凝神推敲,静心徘徊。思绪似剪,细将文裁。《书华》巴郞腹有诗书,久蕴气华。思绪随意,想象勃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巴郞笔谈》035:命运轻重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拙文《出身标签》讨论的血统论和出身论,是建国以来就存在的现实,文运中达到高峰,出现的诸般现象,匪夷所思,登峰造极。其实这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封建社会里早就存在,例如算命和看相。家族先辈和自已前世的福報在命运转化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巴郎自己也模糊记得家人去给称过命,好像是有6两几,据说是很重的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7 01:33:08)
《善恶》巴郞20240927善恶之念,存乎一心。为善为恶,全在汝行。善恶有报,天道循环。改恶向善,祸去福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6 01:23:58)
《恍如再生》巴郎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游完阴间鬼域,从再生桥上一步踏空,又回到了人间。只见周围绿树红花,虫鸣鸟唱,远处城镇喧嚣,大江奔流,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炽盛的阳气,驱逐着身上的阴森寒气,三魂七魄归位,体温也恢复正常。不禁眨眨眼睛,用手狠掐皮肤,感触到传来痛感,确信巳脱离冥界,真的回到了红尘俗世,方才畅快的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已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6 01:23:35)

《改恶向善》巴郎佛教宣扬,如果偶一失足做了坏事,只要悔过自新,痛改前非,行善积德,将会弥补过失,消除恶业,为善行加分,从而减轻对过往恶行的惩罚。红尘俗世,生活艰难,不能心怀怨恨灰心丧气,而是要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尽心竭力为家人亲友社会大众,做出自己的贡献。忍苦今生,以修来世,不因贫苦而起贪嗔,不因饱暖而思淫欲,去小恶而除大恶,积小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5 00:59:10)
《善恶有报》巴郎“善恶有报”,是佛教经常宣传的观念。人的一生中,所做的善举和恶事,都将记录在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殿,所做过的一切善恶,都将在殿上悬挂的孽镜中显现出来,纤毫毕露。判官据此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判决将这魂魄送往何处。如果此人生前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欺瞒拐骗、豪赌黄毒,将会被送往地狱,杖打荆刺,上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5 00:58:50)

《十八地狱》巴郎印度佛教创造了地狱的概念,称人死之后要去地底的八火狱和十寒狱。中国民间信众吸收佛教的地狱观念后,与道教融合,产生了“十八层地狱”说法,表现出本土化的特点,由十殿阎王委人管理。“地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牢狱执法系统。左侧是枉死城、右环是血污池、远处是铁围城、阴阳山河、亡魂庄、鬼域街市,一并由酆都大帝管理。十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4 00:18:45)
《六道轮回》巴郎所谓六道轮回,指众生的生死轮回之道途。世间众生本世因作善或造恶而积累业报,于是死后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包括天神、人间、修罗三善道,和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判官高悬孽镜,照明生前善恶因果,判定众生进入不同的道,不断在天道至地狱道之间的六道进行轮回。民间相传,人死后,阳世的亲属每隔七日为亡者办法事、修功德,谓之&l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4 00:18:26)

《阎王判官》巴郎第五殿阎罗王,据传是北宋的包拯,正月初八日诞辰,为众王之首,发号施令,执法严明。阎罗王上制于天庭,是统治阴曹地府的主宰,极具有帝王风范。整个地府体系的职能运作,亦尤如现实的人间官府官吏系统,自有幕府班底,下辖城隍土地、府县境主等,主掌阴阳诸司。办理日常事务的是文武判官,负责审判阴魂,计算阴阳之寿,决定众生魂魄之去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9-22 23:59:18)
《十殿阎罗》巴郎阎是“阎摩”,佛教神祗,其梵意为“死亡”。罗是“罗阇”,梵意为“君王”。据传,阎摩为了找出平安到达天界乐土之路,自愿而死,因此成为亡者之王,阎罗即为俗称之“死神”。阎罗殿分为十殿,各有一位阎王主管职司。十殿阎罗始于唐朝初期,佛教汉化而衍生出来的阴司信仰。每殿阎王掌管不同的事务,规矩有序。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