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袍马褂》巴郎
近年来穿着上的复古思潮日盛,唐装汉服在街头巷尾频频出现,明清时代女士的上衣下裳,男士的长袍马褂,也在逐渐风行之列。
长袍马褂是一种中式着装,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特别是在民国初期,达到顶峰。它是民国男士们的标配,上流社会名流富绅都喜欢如此穿着,如民国总统蒋公介石,即使清贫文士和普通职员也是这样穿搭,如站在檐下吃茴香豆儿的孔乙已,普遍认为只有这样的穿着,才能显示出男人的知性和儒雅,与穿短褂儿的引车卖浆者流有清浊之别。
然而到了1940年左右,长袍马褂却逐渐地淡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其一,是服装行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明清时代,由于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服装的设计和制作都是手工进行,相当地繁琐耗时,服装量产数量不足。因此,许多时候,裁缝们都不约而同地采取简化的工序,布料剪裁都趋向于尽量少动刀剪,以便增加供给市场的数量。长袍马褂既文雅又有风度,便于缝合简单实用,以求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而现今的服装行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用电脑设计式样,机械化加工制作,大批量的成衣生产,纽扣、按扣、松紧带、皮带、粘胶、拉链等的发明推广,更使得服装式样花样百出,质量提高数量增加提供多种选择。这些变革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民众逐渐地摈弃了长袍马褂,改穿短衣长裤。
其二,是社会的快节奏要求服装作出适应性改变。一反过去时代的优游闲适,现代的生活节奏紧张繁忙,要求人们动作敏捷,行动迅速。长袍马褂虽然雅致,在正式场合彰显风度,但却甚为笨拙行动不便,不利于日常生活。相比较下,西装革履夹克和休闲运动类服装,穿着整洁舒适,既能上得厅堂,出现于高档社交场所,也可去挤公交搭地铁参加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中得心应手,转换自如。
三十年河东河西,穿着上的回潮不足为怪。穿着打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品味,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穿着的权利,只要不影响公共安全,纯属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今日的奇装异服,或许说不定会成为未来的流行服装。
巴郎 记于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