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茂子虎丘山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称誉,融山水、历史于一身,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是外地人到苏州,必游打卡之地。虎丘山最吸人眼球的,当属“虎丘剑池”石刻。据记载:这四个字原本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后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逐渐风化,有明代刻石名家才重新对原样勾勒临摹。石刻旁有一洞门,古人形容到此便顿觉&[
阅读全文]
《白桦树》一一叶赛宁(俄)一一一一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树,裹着白雪的毡毯,闪烁着银色夜辉。雪花飘落着,洒向大地山川,白桦树默立那里,在寂静之中沉睡。蓬松树枝上,挂着宝石冰凌,垂下洁白的流苏,绽放着白色花穗。黎明的晨曦,跳跃金色光焰,映照秀挺白桦树,亭亭立霞披霓飞。一一一一[
阅读全文]
巴郎。《拾旧沙河梦》156。噬血两江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巴郎记于20191205-20201218156。噬血两江进入67年夏天之后,中央文革,在林彪、[
阅读全文]
《《水调歌头-战斗人生》挫折无须惊,争斗伴人生。恰如雨落风过,涤荡尘埃净。强敌高声叫骂,一似为我喝彩,何必放在心?任他昏天黑地,灵台自然明。历坎坷,经磨砺,性最真。真金不惧烈火,重担压骨身才硬。人生风霜雨雪,更兼天翻地覆,难以求安宁!看烽火正未了,整装再从军。[
阅读全文]
《巴郞笔谈》048:不见夏荷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文友Penny言: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曾经写过一副有名的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静,是一种临危不乱的大智慧。古人讲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古代的衣服上,会佩戴玉质的“禁步”。行走间要保持安静,不让玉饰发出一丝声音。提醒人们,时刻维持“静”的状态。古人云:&ldq[
阅读全文]
《悼亡》巴郎斯人永逝天地隔,冷雨秋风湿衣襟。雏菊雪白红烛泪,遥祭坟头草青青。[
阅读全文]
《烈士公墓》巴郎直到68年底,重庆武斗最后在政府和军方的压力下停止,两派头目随后都被抓获,被判处无期徒刑。重庆武斗期间,有不下20处地方埋葬着死难者,也有造反派建造的3处正式的烈士墓地“红卫兵公墓”。文革之后,这些墓地都被撤除,死难者尸骨由家人迁葬。而只有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公墓”,仍被完整保留着。沙坪坝一带原是[
阅读全文]
《战斗人生》巴郎1968年,“派性武斗”达到高潮,为了“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重庆造反派双方的革命群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有《水调歌头-人生》为证:“挫折无须惊,争斗伴人生。恰如雨落风过,涤荡尘埃净。强敌高声叫骂,一似为我喝彩,何必放在心?任他昏天黑地,灵台自然明。历坎坷,经磨砺,性最真。真金[
阅读全文]
《长江炮响》巴郎重庆群山巍峨,金沙江和嘉陵江逶迤流来,在重庆朝天门融汇成浩荡长江,昼夜不息,奔腾而下。两江环抱着的山城,有多个大型兵工企业,当时日夜开工,主要是为抗美援越生产武器装备。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在这些大型兵工企业中,各自都有着许多下属组织和派众,许多人还都是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和民兵,熟知武器性能和使用。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江[
阅读全文]
《重庆派斗》巴郎进入67年夏天之后,中央文运,在林彪、江青授意之下,发出“揪军内一小撮”、“支左支派”、“文攻武卫”等号召,煽动全国的造反派以暴止暴。风浪连天云彩幻,武斗进化难想象;文明对话变谩骂,拳来脚往发扯光;藤帽钢钎棍棒举,刀剑手雷机关枪;全国的武斗迅速升级。成都,打响了全国武斗第一枪。但就武斗的规模和程度,却远逊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