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醒读朋友圈分享。优绩的暴政。是南方周末对美国政治哲学家MichaelSandel的专访。说,一,“一味地追求优秀的成绩,不仅在青少年时期,就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焦虑和压力,还在许多成功者的心灵上,留下了长久的心理创伤,对他们的精神健康造成影响。
而更重要的是,二,它滋生出一种“优绩主义的傲慢”,Meritocratichubris。人们容易忘记,成功的路上,其实也[
阅读全文]

学习心理学,一般都是需要先拿自己开刀的。比如,我学得最好的Genogram,自己家的图片,画了N轮。我们也有专门的作业,分析自己的成长模式,继而去理解各类诊疗模式。我们还会去分析,自己的创伤指数,我呢,only1outof10.我的同学兼搭档,她是4outof10.老师说,要警惕自己的创伤,在诊疗中的投射,移情反移情什么的。
我才知道,我的成长过程中,虽有创伤,但极低。对[
阅读全文]
冬令时开始,一下子多出一个小时。开心。
昨晚还是老生物钟,9点不到就睡着了,醒来已经五点多,即,冬令时的四点多。老习惯,一番阅读和思考。
ChatGPT我刚开始用不久,还是蛮有帮助的,至少归纳总结方面。
我问,人性不能被压抑。
它答,真实的情绪、欲望、需求,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当我们为了迎合、为了避免冲突、为了表现乖巧,而长期压抑自己时[
阅读全文]
对万圣节的认识,于我,也是有阶段的。记得第一个万圣节,我就随便搜罗点家里的糖果,然后,去附近超市简单买了些。小儿的同街的小伙伴K,对小儿说,我不去你们家要糖了,这个糖果我不爱吃。那个时候,他们才7、8岁光景。我于是知道了,这是孩子们很大的节日,他们很在意,他们要到了什么糖。
那以后,我开始做功课,问小儿,他和小伙伴们都爱吃什么糖。我也[
阅读全文]
我不是精算师,也不是很懂经济形势,只能从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阅历里,分享一些个人心得。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也问过先生。那个时候,我们在探讨一起赴美生活,先生不想立马过来,他说,我们需要一个人留在这边挣钱。我问,多久?挣够多少?他没有答案。而我,是不会奔赴,完全未知的世界的。
我说,我们一起来算个账。首先,退休后,[
阅读全文]
不知道其他人,我是需要被拥抱入眠的。当然,我一个人也能睡着、睡好,但如果先生搂着我入睡,我会入睡得更快,也会更有满足感。
我的先生倒是没有表达过,他对此是喜欢或是不喜欢。但我的前任表达过,他说,别看你平日里,一番很有主见的样子。夜晚,你对我的需要,让我很受用。
我的前任,一定不如我的先生内心强大。他需要一些东西,来印证我对他的需要[
阅读全文]
近期诊所来了一个年轻人。被IVY录取,最后读不下去,来到普通院校,住到了家里。父母都是医生。非常忙。也对他非常关注。
孩子已经成年,但父母还是陪同她一起过来。我想,主要还是来考察我的。我倾听了他们的诉求。和年轻人的诊疗就开始了。
我做诊疗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除了INTAKE.这个孩子的诉求就是,我的焦虑值太高了。我看谁都不顺眼。我知道这是我[
阅读全文]
过去的一周在旅行。断断续续看完了,再见爱人第五季的,头两个episode。
三对夫妻。第一对路行邓莎;第二对车崇建李施嬅;第三对梁淞何美延。如果问我的喜欢,我最喜欢何美延。如果问我的不喜欢,一定是路行。今天不谈个人喜欢。说说,如何给三对夫妻,六位嘉宾把脉。
先说第一对。路行比邓莎大了差不多20岁。我很好奇,邓莎希望从路行这里找到什么。我在做夫[
阅读全文]
若干年前,读过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不知道哪篇文字中,他提及,人类在不断进步,但家庭内的亲密关系模式,却从来周而复始。言下之意是,下一代,并不会站在上一代的肩膀上,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会摆脱过往的模式。
比如亲子关系。上一辈、这一辈、下一辈,上一辈的错,这一辈不一定能避免,下一辈或许还会重复。如何改变家族pattern&legacy,是需要我[
阅读全文]
和老大的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眼看进入尾声。昨晚,媳妇很体贴,说,你们聊一会吧。我和老大之间是有创伤的。主要是我的问题。生他时,我才21岁,自己还是个孩子。我压根没有如今的心智,甚至在前婆婆或是他人,要求我多陪伴孩子的时候,还说了一句,如果我的人生就是天天陪着孩子,那孩子长大后呢?也是这般重复,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自己的酿的苦果自己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