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见、眼识见、见精与见性
作者:逍遥禅
凡夫的妄想见,是一种对色相的执着见,在色相上执着于好坏、美丑,而产生贪恋和厌恶,从而贪嗔痴心爆发。例如有人对一些人和事特别敏感和厌恶等等。要知道,这只是自心的妄想执着,也叫我执习气,需要去降伏自心妄想执着,而不是去怨恨别人。
眼识见:是自心缘根缘尘的六识之一,也就是自心依赖于身体六根作用[
阅读全文]
“说一物即不中”
作者:逍遥禅
一切语言文字皆无实义,你如何用语言文字直指?离能所绝有无,你如何用能见心和所见相说清楚?又如何认定他“是有是无”?
以心传心、以心印心,是用语言文字作为引导,用心性光明智慧加持,让你自己打开心量,亲身体悟到“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与“用智慧心观照,照彻内外,即见本心”这些过[
阅读全文]
八大宗派教化众生的方便(八大宗派的传道)
作者:逍遥禅
禅、净、密、唯识、中观、天台、华严、律宗八大宗派的理论依据和传道方法:
一、禅宗: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坛经)。觉清净自心识清净自性,依不生灭的心性修行!
传道方法:以心传心、以心印心。
二、净土:心净则国土净。与佛相应,体悟区别三身佛的三种心性境[
阅读全文]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作者:逍遥禅六祖说的“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的照寂寂照,与有觉有照的正智觉照是什么关系?
有觉有照是未入地菩萨的随顺觉性,也就是小乘圣人的正智正觉,还未入不二佛性的菩萨地,因此说执着于“有觉有照,俱名障碍”,而不能入究竟地;而用智慧心观照,照破五蕴十八界后,见本心本性,才入如如不动的究竟地;“[
阅读全文]
何为“无心道人”?作者:逍遥禅
所谓的“无心”,是指无分别心的执着,也就是不执着于十法界中的任何心性境界;所谓的“道人”是指自心合道的人,自心合“照寂寂照”“涅槃妙心”的大般涅槃道,而又不执着于任何心性境界,也叫通达一切心性境界,随心而用!也就是“应无所住”,“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莫停留”。。[
阅读全文]
佛法的根本
作者:逍遥禅
所谓的根,是指心根,也就是心的六种作用(见闻嗅尝觉知)。身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又叫身体浮根,是攀缘妄想凡夫心识必须依附的缘根缘尘!因此,攀缘妄想凡夫,如何折腾,也不过是缘根缘尘的六识而已!
佛法的本,是指本心本性。《证道歌》上说:“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心根对法尘,就是心性境界,也[
阅读全文]
把握念头作者:逍遥禅六祖说:“一念迷佛即众生,一念悟众生即佛!”因此把握自心念头是学佛人最为重要的事!
自己如果还没有把握自心念头的能力,说什么都是瞎扯!
1、着相妄想的人如何把握自心念头?把握自心修行“四正勤”,也就是:未生恶法令不生;已生恶法恒令灭;未生善法令出生;已生善法令增长。换句话来说:就是看住自心念头,不让他起[
阅读全文]
娑婆世界与往生
娑婆的意思是“堪忍”。依照佛教经典,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因为娑婆世界是依攀缘妄想[
阅读全文]
怎么理解《坛经》的这段对话?
作者:逍遥禅
简(薛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六祖大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先简单解释一下[
阅读全文]
如何平等行持?
作者:逍遥禅
平等行持在于心行,心行觉照不二佛性(如如),是性体的平等行持,也叫“汝之性”的“法身佛”,也叫平等性智;心光觉照智慧普照一切,是智慧平等,也叫“汝之智”的“报身佛”,也叫妙观察智(正智);觉照空王镜中的一切显现和一切心性境界,皆为平等如幻观,是性相一如的平等行持!
2204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