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我以前多向往西方啊,现在短视频里净给我推浙江天台山千年隋梅、杭州法喜寺五百年玉兰。真的是生命周期够长,活得过周期律,总能熬到花开。
连南昌的钢筋混凝土带电梯的滕王阁,都让我觉得骨骼轻奇了。刚落成那几年,正好出差去南昌,当地机构带我们上去看,那时一秒钟都呆不下去,心里想,“啥玩意儿啊,假古董!”,“能跟咱巴黎圣母院媲美么?”。现在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账面资产还有150多亿美元呢,怎么就垮了…”,刚上班那会儿,我加入广国投清理组,不大理解这么个庞然大物就这样轰然倒下。
“白天鹅都好好的啊,入住率都那么高。”,我不解地问处长,“流动性,注意流动性。”,处长不耐烦地敲着桌子,在我背后走来走去看我调着那张Excel……
“你这辈孩子要加强CashFlow的理解,政治经济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03 11:52:39)
"说在美国不靠关系的,那是因为那些关系和你没关系。",哪儿都需要与人打交道,与人建立关系,才有可能推进想做的事,得到你想得到的位置。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牢固的,知根知底的,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就是人脉。譬如,万斯与PeterThiel那伙人,布林肯与JoeBiden那群人...他俩不管出身高贵还是低贱,只要经过了过硬的训练,搭上人脉快车道,就能攀龙附凤,飞黄腾达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第一代移民没有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美国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网,怕出点事没有照应和帮助。
英语不好,即便再垄断的技术工作,也没带来十足的安全感;本科没在美国好学校念,相对学历不硬,再就业心里不大有底。文化习俗很不同,总感觉左支右绌。
再加上还有好多人住在华人亚裔不多的区域,心底多少还感觉得到种族之间不了解不熟悉,带来的细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01 17:43:43)
录取前,只访ED的学校,预约招生办,参加访校团,记笔记,有趣有意思有用的内容,画几笔记下来;提问,随便问,想到啥问啥,好看的树,啥名字?也行,看带队师姐的心态,知识面与母校了解程度。
然后,私自乱逛,去食堂闻味儿,偷看宿舍,张望教室办公室,充分感觉自己是不是属于这里。路遇搭讪,问premed除草课,都申哪儿了?遇到明白人儿,谦虚一点;遇到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01 13:36:49)
今儿大家无意骂出了汪兆铭,又想起他文采照人的诗来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他绝命的诗,当年27岁,别说少女读了惊心动魄,一大老爷们也是感动至深啊。
《双照楼诗词稿》是汪精卫结集传世的诗集,实际上有很多脍炙人口,随便拿一首都足以秒杀同龄人的诗才,据大家说他的七言五言都很好。随便譬如一个:
《潭上》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泽川大吵,非常吸引人,本着吃瓜群众周末寻欢的心态,我拼命挖掘各处的消息,想拼出一副来龙去脉完整的图案。然而,并没有结果,混沌还是混沌,始终重复着“信息中毒的信息时代里的信息匮乏”综合症。
乌克兰代表团随后在椭圆形办公室旁边的房间,又等待了一个半小时,仍然期待签署协议….万斯非常懂得以护主的姿态“操纵主角”….鲁比奥缩在沙发里,就像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2-28 09:58:19)
奥匈再不济,也是个帝国,八国联军有一号。我对奥匈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看的茜茜公主,那叫一个甜美,后来找女朋友和老婆都主打一个乐观阳光相貌甜美。谁知道本尊与演员原来都那么地心理不健康,痛苦与曲折。青春年少,成名趁早,能力与机遇都难以维持盛名之累,于是纠结了大半辈子。
奥匈与美女颇有雷同,得胜的特蕾莎姥姥与战败的拿破仑叔叔,成就了奥地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跟《第三帝国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一样,他当年身在柏林做记者,每时每刻地观察-思考-积累,特殊时期一过,就已经产出一部现成的编年体了。 怎么看,怎么觉得现在很像当年的纳粹岁月,很特殊,很炸裂,也很快会过去,但是否重塑,不知道。特朗普如此,AI也如此。活久了,真的会产生历史感了。 但无论如何,这是个转折点,大美的后撤,格局的巨变,秩序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去法兰克福进城的时候,路上并没什么交通,一株玉兰静静地依偎在谁家土黄色屋子的墙边,花开花落。
法兰克福市区小小的,除了德意志银行的楼,大约也就是欧洲央行的楼像点样了,几乎没有什么哥特、巴洛克或文艺复兴,老楼应该都被盟军飞机炸平了。会议会谈都是老套路,寒暄完跟客户约了晚上的饭局。
吃饭在郊外的一个小庄园,留着普鲁士八字胡的主人很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