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听昆儿哥聊天

(2025-05-11 07:26:22) 下一个

初夏良宵,洛杉矶烤箱度夏的天气,入夜以后一如既往地凉爽静谧。舒舒服服的,我们在席间听昆儿哥聊天儿。

昆儿哥,大名鼎鼎,在国外,他的英文名儿叫J.K。那是一次在英国访问,一个Stand-Up Comedy Show上,熟稔的外方介绍他和相声,blablabla,昆儿哥眼看这么介绍下去,观众们就睡着了,而且会误以为中国跟苏联一样沉闷无趣。于是他抢过话筒,用北京孩子初中俄语的底子,开了两句英国腔,I’m J.K, just kidding….底下哄堂大笑。

我喜欢听相声,但又心里鄙夷相声的俗,浅薄急智,不够高大上,反正就是老毛病,瞧不起人呗。昨儿遇到的私底下的昆儿哥,让我对他和相声的印象,跟巴铁似的,打了个大翻身仗。昆哥儿聊到戏剧理论,这对相声不无重要,讲到小时候在二十五中的文艺队就接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好莱坞的布莱希特影响,如数家珍。其中提及,西方戏剧的叙事以对白为主,Conversation,而中国戏剧则以大片念白。这就有点让人醍醐灌顶了,老人家有点东西。以及由此提及好友姜文几部影片的得失,很有意思。与高人接触交流,真的营养丰富啊。

昆儿哥岁数大了,很是怀念北大荒的锻炼,当今外交大佬王毅,就是他的荒友。我问他如何走上了文艺道路,他很坦然,除了过去二十五中的底子,创作与演出可以帮他留在团部,不必参加艰苦的生产劳动,那是多大的动力啊,可不是咋地?

回忆起当年与小伙伴们如何土法上马,当时宣传队的大提琴,都是北京孩子自己手工做的,为这些土法乐器,他们还创作了小歌剧《老号长》。昆儿哥很高兴地给我们唱了好几段。75岁了,旋律与歌词都记得明明白白的。文艺饭,真的要有天赋才行。

《虎口脱险》我替中西兄问了,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是《诗歌与爱情》,跟我们饶有兴致地聊当年的创作过程。如何在新疆演出病倒了,如何在当地文化馆养病,如何遇到了锡伯族的老馆长,如何在馆长叫来的几个锡伯族姑娘的歌声里痊愈了重感冒,酝酿了相声段子。声情并茂,生动有趣,对细节的把握与道理的透彻,昆儿哥真的做到了微言大义,难怪人家领导得了曲艺界呢。

阿木他们关于相声的艺术性高于政治性的问题,我带到了。昆儿哥纯真一笑,稍一人多的场合,昆儿哥想来是滴水不漏的。不过好在微信也加上了,以后慢慢聊,。

昨夜的酒啊,没有茅台,Opus One是有的,但昆儿哥觉得Napa那款城堡的红酒,带着封蜡的那瓶最有味道。

?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