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未来人口减少问题的博文,《中国的人口会减少吗?》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102/32636.html有博友提出不同观点,主要是认为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哪怕减少一半也不嫌少的:),咋看上去确实很有道理。也许我那篇文章没有写清楚,今天再略补充如下:先披露一组有意思的数据,1990年1月1日,上海诞生了2784名新年宝宝;十年后的2000[
阅读全文]
最近美国疫苗接种速度加快,但是每天新增病例比前阶段仍有所反弹,从四、五万上升到了六、七万,有些人的神经又开始紧绷起来,难道这疫情真的是没完没了了吗?今年回国探亲还有希望吗?
我一直关注着所有疫情有关的各类信息,尤其是城里许多专业学者的独到见解,以及一些国内外第一线医护人员的亲身感受,使我得益匪浅。根据我对最近各类信息的分析,得出相[
阅读全文]
前几天我写了篇为上海朋友家房产继承出谋划策的博文,城里名博“菲儿”(上海老乡)留言“我们的老房子去年拆迁,老住户都拿到到几百上千万,估计也会有不少这样的故事。。。”,今天我就再聊聊如今上海拆迁的事。说起拆迁,官方的叫法是“动迁”,这样相对比较文明点。一旦用拆迁这个词就会让人联想到强行拆房,就是媒体经常会出现的旧房子[
阅读全文]
一个月前,一位上海老朋友来电话,向我咨询她遇到的家庭房产继承问题。情况是这样的:1998年她父母在上海市中心买了一套商品房,由于父亲是甩手掌柜,所有手续均由她妈代为办理,结果产证上名字只写了母亲一个人名字,她父亲也从不计较,十年后父亲不幸突然脑溢血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她兄弟姐妹共有四个,都已成家。除了大哥,其余都是女的,她排行老三。[
阅读全文]
前几天我的一篇回忆二十三年前第一次来美国真实感受的博文引起了众多新老博友的回复,自己也觉得似乎有点意犹未尽,今天再补充一点关于三位华人博士的点滴回忆。1998年夏,我们到达美方公司开始培训的第一天,美方项目经理普拉布就在午休时间,向我们隆重介绍了他们公司仅有的三位华人博士,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我们感受到便利之处,他说你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
阅读全文]
1997年底,我从挪威、英国考察回来后,单位又从世界银行获得了一笔软贷款,用于购买技术软件。我们通过北京的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在全球招标,最后由美国一家位于纽约州的专业技术公司中标。1998年一月份,在位于华山医院旁边的上海宾馆,,我们与该公司进行了合同谈判,最终顺利达成了协议。根据中美双方的合同规定,美方向我们提供该技术软件的使用权,并对中方技[
阅读全文]
前几天,热门博主“GoBucks!”一篇“疫情中打乒乓球”引起了几位博友的热议,也勾起了我对自己乒乓球生涯的回忆。在我小学三、四年级时,有幸被体育老师选中参加校乒乓球队,有过一段定期去少体校专业训练的经历。进入中学后再次被学校选为校队球员,几乎每天下课后就去乒乓房训练。当时一起训练的队友中,有一位名叫伍时宝的女队员,比我大两岁,球[
阅读全文]

今天一早醒来,看到我一个在北京的学生发在朋友圈的照片(见下图),感叹“这雾霾天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原来自3月9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又出现了重污染过程。过去我每年去北京出差都在20次以上,对于雾霾绝不陌生。一旦遇到,就只能龟缩在广安门深圳大厦的房间里,除了出去开会绝不出门一步。因为外面空气里有着浓浓的味道,感觉与小时候家里烧[
阅读全文]
最近,在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下,美国疫情出现了明显拐点。根据CDC昨天3月9日的最新数据,目前约有18%的美国居民(超过6100万人)已经接受了至少一剂疫苗,约有10%的美国民众(约3200万人)已进行了完整的疫苗接种。过去七天平均每天接种220万剂;约18%的美国人已接种至少1剂疫苗,近10%人口已接种两剂疫苗。同时现在已经有超过9370万剂Covid-19疫苗被分发到了全美各州,约占[
阅读全文]

最近城里有个名叫“我的第一次”活动,可惜我愚钝错过了,现就参照他们的规矩也写一篇回忆。看过我前几篇博文的人知道,我的前三次出国都写过了,怎么又出来个第一次呢?原来出国的性质不一样,我第一次去法国是培训,第二、三次去日本是开会,而这次写的是纯粹考察,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且容我细细道来。1997年11月,领导通知我参加一个官方代表团去挪威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