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UDreamer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按说餐饮业是小生意(尤其是海外),全靠口碑,而且客源大多是就近的回头客,毕竟只来一次的游客、过客不是主流。况且顾客是衣食父母,搞好关系,服务到位,客客气气,让人家花钱也花得舒服,于己于人都没坏处。然而过去二十年我在海外碰到几次不爽经历,全发生在中国人的餐饮店里。
第一次是十多年前,在温哥华唐人街的一个小商场的美食城。那是一对广州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天温哥华的老朋友小杨来我家取我的新书《润后余生》。
上一次见小杨还是疫情前的2016-2017年左右。一晃也有近十年没见了。
小杨的父亲曾是中国科技大学数学教授,在数学界和陈景润几乎齐名。小杨自幼和家人随科技大学迁居合肥,在合肥长大,但北京户口一直未迁出,所以后来又回北京读了高中,又考入北师大数学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玉泉路中学任数学老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走遍英、德、法、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国,最令我佩服的是百年或几十年的老房子依旧维护如新。在英国牛津,我在一家咖啡馆吃喝,咖啡馆外墙挂着牌子,标明自1600年代就屹立在那里,这在中国那就是明朝了,试问北京有多少明朝建筑至今被辟为咖啡馆呢?
温哥华市区西端,以七八十年甚至百年老建筑著称。你知道吗?中日韩等亚洲人喜欢往全是钢筋水泥的新建筑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网上有人说,中国人是最卷的民族——干不完的工作、挣不完的钱、拉不完的关系、喝不完的酒席、凑不够的份子,以及攒不够的资产留给子女,给子女交了十来年学费,还要花钱给他办婚礼,此外还要跟人攀比,本来买的70平米的房子一小家人够住了,还贷也压力不大,结果愣是换了100多平米的,月供一下翻倍,把自己搞得到了六七十岁还要每个月还好几千。这一辈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人“润”出国以后都有什么样的遭遇和经历?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还会选择这条路吗?
如果你只看微信朋友圈,那么似乎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成功和喜悦。而如果你看一些媒体的报道,似乎出了国个个都凄惨无比。
上帝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没有人的一生比别人更完美。我们不是活给别人看的,鞋是不是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近日,京剧名家李胜素、于魁智在香港接受采访,盛赞香港观众文明观戏,全程没有拍照、录像,谁知却引起内地一些网民不快,甚至在自媒体上攻击李胜素二人,指责他们吃着内地观众的饭,砸内地观众的锅。
那么,李胜素和于魁智说错了什么吗?
他们没有说错。
说实话,观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拍照、录像,那都是轻的了。我曾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天发生了有生以来极为罕见的一件奇葩事——我在沃尔玛买的副食品连同拉杆购物包一锅端全被人给偷了。加拿大,居然有人偷菜,不可思议吧?
是这样的。因为这家沃尔玛和大统华都在离我家步行距离的商城里,所以我经常拉着这个拉杆购物包去采购,正好放菜、鸡蛋、奶等副食品,不用费力背了。记得这个包买的时候是2018年左右,当时还是30多加元,如今再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我的新书《润后余生》已经上市。
这是一部讲述中国人“润”到海外后的种种经历,跨越二十多年,及中国、加拿大、美国、荷兰、德国、捷克、泰国等多个国家。书中人物众多、故事离奇、情节复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书写他乡生命史诗:《润后余生》的文学高度回顾近半个世纪的生活经历,我忽然意识到:社会其实可简化为两类人——移民与非移民,或者说,新移民与老移民。人类本性即是迁徙,无论是为了追求更优越的自然环境、更安全的社会制度,还是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迁徙总是带有理性选择的成分。对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大陆成长的一代人而言,伴随国家和平崛起和社会稳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得知meetup这个网络交友平台(上图),还是去年11月有一美国女老外告诉我的。她说,由于美国各州居民迁徙平凡,到了一个新的生活、工作的地方,举目无亲,孤身一人,是常有之事,而我们人人都需要有一些朋友,交朋友当然是从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出发,所以她推荐了meetup.com这个网络平台。
她就是如此这般在新的地方打开了局面。她原先是纽约人,数年前搬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