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18-09-28 12:41:14)

盛暑的天里在国内奔波了三个月,被骄阳和台风轮番折磨,心却慢慢静了下来。现在翻出来照片,好多的吃食,尤其是早餐,感觉就像是去了一次漫长的旅行一样。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住在一个大型购物广场旁边的汉庭,服务还不错,只是没有自己的餐厅,把早餐外包给了隔壁的肯德基,于是几个星期里把肯德基里中式西式的早餐轮了好几遍。如果不深究的话,那样的组合其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8-09-25 12:46:25)

到了中秋,自然就想到月饼。记忆里姨妈舅舅们并不常有空回老家看望外婆,但是每到中秋总会记得寄月饼孝敬老妈,连带着便宜我们几个。寄来的包裹状况不一,因为细心一点的会用薄木板钉一个小箱子,再把月饼盒子放里面,所以每次收到的盒子都是完完整整的,带着嫦娥奔月,牡丹花开那样漂亮的图案,做针线盒子是最合适的;也有那粗心的,经常是一个薄薄的布袋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9-07 10:12:13)

在老家的日子并不知道有苦瓜这种东西,离开多年后才开始听老妈说起来她喜欢做清炒苦瓜来吃。据说吃苦瓜能清热降火好处多多,因此她也劝我多吃。只可惜学校食堂做的苦瓜比其他菜式更让人失望,色泽上的悦目是奢望不说,就连那口味道也是除了苦还是苦,一点没有老妈说的清清爽爽,苦后回甘的意思。几次尝试之后干脆也就不馋了,想想自己应该也是不爱苦瓜的,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9-06 00:41:58)

我小时候老家村里并没有香椿树,所以我并不知道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植物,后来远在洛阳工作的姨妈寄来腌制的香椿芽子,干巴巴黑乎乎的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只是印象里似乎外婆格外珍惜那一小捆东西,每次收到后都要装进最小也是最漂亮的那个狮子斗缸里,再塞到碗橱最上层的角落里,还三令五申的不许我们乱动。盛夏的傍晚,香椿拌豆腐是家里极隆重的菜式,豆腐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9-03 09:14:08)

记得老家的南瓜多数长得像个棒槌,连着藤蔓的那头像一个长长的柄,另一头的那半截就略胖些,像个棒槌肚子,里面藏着瓜瓤和种子。偶尔也看到过蒲团样的圆南瓜,但是极少,据说都不好吃,因此极少有人种。事实是那些棒槌南瓜口感好的也不多见,经常是半脆不脆,半绵不绵的,招人讨厌。老妈虽然经常炫耀说只要让她掐一下南瓜皮就可以判断那个南瓜是否绵软,多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8-30 13:47:09)

你是树,你是花,你是墙头上探出的笑靥 我来也罢,不来也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0 09:24:01)

老家人不怎么吃辣,种的辣椒多数是灯泡样的菜椒,完全没有辣味的那种;也有瘦长形的品种,只是辣不辣或者辣的程度就很不好预测了,有时候一堆不辣的里面就混着一两个极辣的,叫人防不胜防。偏偏家里人喜欢的虎皮青椒和辣椒酿肉用长辣椒才合适,所以老妈就经常要担些风险。一般她都会在买的时候掰开一个来闻一下有没有辣味,然后在开膛去籽的时候再逐个确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8-28 00:53:51)

茭白也是多年没有吃到了,奇怪的是倒也没有怎么馋它,还是这两天在老家超市里看到才想起来,也分不清是不是应季的东西。本来想学老妈那样做一回红烧茭白,或者稍微精细一些切个茭白丝来炒炒,可惜行程匆匆终究是没有如愿的,反倒因此添了些遗憾,勾起不少旧事来。这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老家隔壁的老马家了。那些年他们家的毛脚女婿时不时的送些土产过来,东西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25 12:37:51)

老家吃的茄子都是极嫩的,长得细细溜溜瘦瘦长长,亮紫色的外皮极薄,轻轻一掰就“噗”的一声断裂开来,露出来雪白的茄肉,仔细些是能看出来里面埋着些许米色的种子的,只是颜色极淡,吃的时候也是感觉不出来的。倘若茄子都胖乎乎了,那肯定是太老不适合吃的了,听凤姐说荣国府的茄子要去皮去籽,很是让我疑惑,一直到很多年后看到圆溜溜的大灯泡样的茄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同样是葫芦科的蔬菜,蒲子和葫芦在长相上大有区别,前者只不过是直通通的棍子一根,后者则凹凸有致的妖娆美丽,做好了还可以升级成价格不菲的工艺品,叫人捧在手里疼爱。好在老家人没那么多的闲情逸致,蒲子也好葫芦也罢,都是一道菜而已。田头屋角有个地方的就种上一棵,也不多去理会,藤蔓攀爬间,叶子底下自然就挂出一个个的瓜来。在老家新摘下来的蒲子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