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吃的茄子都是极嫩的,长得细细溜溜瘦瘦长长,亮紫色的外皮极薄,轻轻一掰就“噗”的一声断裂开来,露出来雪白的茄肉,仔细些是能看出来里面埋着些许米色的种子的,只是颜色极淡,吃的时候也是感觉不出来的。倘若茄子都胖乎乎了,那肯定是太老不适合吃的了,听凤姐说荣国府的茄子要去皮去籽,很是让我疑惑,一直到很多年后看到圆溜溜的大灯泡样的茄子才算明白。
在我看来茄子好吃的做法自然是酱爆,肉软软绵绵的,薄薄的皮有一点韧性,而且还保留着好看的紫色,尤其妈妈喜欢把茄子切成寸把长的段,再在每一段的一头切十字,但是又不切到底,最终每一段茄子就有点花朵的架势,虽然是极简单的那种。可惜那个年代缺油,那样的做法实在是很奢侈的,所以平日里总是吃蒸茄子的多,洗干净的茄子放在碗里,搁到饭锅的蒸架上,饭好了,茄子也好了,软趴趴的卧着,吃的时候用筷子撕成几瓣,倒入酱油醋调味,有时候还放些敲碎的大蒜。这样的做法偶尔吃个一次两次的其实是很不错的,可惜耐不住多吃,感觉有点刮肠,加上蒸熟的茄子是灰突突的紫色,总也是算不上赏心悦目的。后来看刘姥姥缠着要茄鲞的方子,想来也是蒸茄子吃多了吧?
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天天吃快餐,当地有一道叫烤茄子的其实就是老家酱爆茄子的做法,每次必点,偏偏老板娘说这个菜做起来麻烦,所以早去了没得吃,好几次为了等它都把快餐吃成了慢餐。很多年后和当时一起混饭的朋友说起来,她居然已经记不得了,很有点失望,想来这贪嘴的程度还是不一样的吧。
前几年为了吃到新鲜的茄子,花一块多钱买了一棵小苗,没多久居然就开花结果了,虽然皮有点厚,肉也不是那么白,产量却是极高的,蒸茄子爆炒茄子,送人加扔掉,最后还晒茄子干,硬是没有歇的,茄子都长成树了,比我还高。后来还是为了给其他的菜腾地方才拔掉的,费了好大劲。可惜别的菜都很不给我面子,就只好把早间留种的那个茄子拿出来。因为是彻底晒干了的,硬的跟石头一样,用上了大菜刀才掰开来一块,里面是无数的籽,也不洗就扔了一些下去,结果呼啦啦的长了起来。正巧有个朋友也在Community Garden申请到了一块地,我就给了她几棵苗,有一阵看她天天在到处推销她的茄子,怎么都不像是造福一方的样子。倒是有朋友给过几个外皮浅绿色的茄子,据说一棵上只结很少,想着应该去试试,或许能时不时吃到茄子,又不为所累,应该是最佳状态了吧。我还是在说茄子呢吗?
老家地里的茄子
我留的种茄
美国大茄子可以横切厚片,在厚片上再开一刀,不到底,连着。在两片之间夹上肉馅,把茄片用油煎,这就是茄盒子,很好吃。
北京人的烧茄子很好吃。
最后一茬子收获的小茄子可以做蒜茄子。即蒸熟后凉透,里面夹上蒜末及盐,放在坛子里当小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