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好好在家上班,净看闲书了。理理最近看的几本书吧。1.这个是在微信读书上看到的一本小册子。之所以被吸引打开,可能是因为名字吧。因为我也正值中年,于是就很有兴趣看看别人的中年是怎么过的。这个小册子通俗易懂,由22个短篇小故事组成。故事的主题基本上围绕着孩子升学,辅导功课,父母住院,配偶外遇,离婚这几个话题展开。这也无非是中年人面临着上[
阅读全文]
怎么说呢,最近的状态,有这么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在家工作,工作效率很低。因为疫情的缘故,政府建议能在家工作就在家工作。公共部门积极响应,私人部门也不好跟政府对着干,于是从10月份开始,又开始在家工作了。只是,这一次,工作效率越来越低,早晨起来特别不情愿的打开工作网络。然后就是东看看西看看,八卦看看,就是不想看工作相关的东西,连行业相[
阅读全文]
自打父亲生病,家里一向说了算,不容置疑的父亲像霜打的茄子,耷拉了头。每天忧愁着脸,默不作声,啥也不管了。家里的一切的决策权一下子转交给了一向只管家务的母亲。母亲常叨叨,家里缺人手,遇到个啥事也没个人帮忙。这话像刀子一样刺向我的心,自知离得远,紧急情况下不可能马上赶到,于是一直有种内疚感在心里。我很明确的跟母亲说,雇个保姆吧,白天上[
阅读全文]
很多年前看过这本书,当时的印象并不深刻,知道作者我和毕业于同一所学校,觉得年纪轻轻被疾病夺走生命是一件让人很可惜的事情。前两天在微信读书上又看到此书。封面改了,添了一部分作者以前的随笔,于是下载下来看第二遍。这几年家里变故较大,亲人接连生病,我也因此与医院有了很多接触。再看此书,感触也不一样了。年轻生命的逝去,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悲[
阅读全文]
我与保姆刘姐只接触了一个星期。她是病房里面一个护工给我介绍的。找她是想到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处理杂物,陪我母亲说说话,每天干半天就可以了。刘姐个子不高,大约1米5多一点,略微发胖。她说自己50出头,但是脸上看着特别年轻,几乎没有啥皱纹。刘姐长着娃娃脸,爱笑,让人有种特殊的亲近感。刘姐听完我介绍完家里的情况和工作内容后,就一个劲儿的说我不容[
阅读全文]
疫情在家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一直想写写这些年父母用过的保姆,算是对自己做事,看人的一些思考总结。父母零零总总用过7,8个保姆,我就从印象最深刻,接触最多的开始吧。先说说S哥吧。父亲中风住院,右侧肢体行动受影响。任我力气在大,他走路摔倒我也是撑不住他的,况且我还不能长期在国内。找个力气大的保姆是迫在眉睫的选择。同病房另一个病号用的[
阅读全文]
公司一共三个中国人。除了我一个中年,还有两个单身大约30岁左右的姑娘。姑娘小王浙江人,和我走的比较近,没事有事的就在网上发信息。可不知道咋的,我最近注意到她说给我说的事情,不外乎这三类,一类是她们组里谁谁欺负她了,瞧不上她,给她穿小鞋,在领导面前贬低她。第二类是她瞧不上人家,说谁谁又笨又懒,什么都不会做,怎么就升职了呢,怎么领导就喜欢[
阅读全文]
昨天给老太太打电话。她说了一月份老头在卫生间摔倒的事情。到现在7月了,我才知道。她说,告诉你有什么用?你能做什么?那时候医院都不能去,靠着吧。现在不怎么疼了。我突然觉得一种无力,无助,难受的感觉压上来,我愣在那里,盯着电脑,呆了。
如果事情发生,她告诉我,我能做什么?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回不去,我不在他们身边,我说什么他们也不听,我[
阅读全文]
最近每天被中国的疫情牵动着。早晨起来,先拿ipad,查查最近公布的最新进展,每天公布的感染人群和死亡人数让人心情低落。这些只是公布出来的数字,那些没有统计到的数字呢,想想现在生活湖北的人是一种心理状态。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浏览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头条,几乎每天都是关于中国疫情的。前面几天说着传染的迅速,政府关闭一个城市是否合理正确,现[
阅读全文]
病会改变一个人,特别是老人。身体的衰老是个自然的过程,不可抗拒,如果遭遇重大的疾病,人的心理通常会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有的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有的会把性格中负面的东西极度的放大,有的还会变得不可理喻。所以,才有这个说法“都是让病拿的”。
这次回国,先跑去看望了我的大伯父。78岁的他两个月前因为二次脑出血倒下了,现在肢体几乎都不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