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8-04-15 16:04:42)

2013年,一个纽约人在跳蚤市场花了3块钱买了一个中国青瓷花碗,拿去鉴定,估价220万美元。我特喜欢逛跳蚤市场,但绝不是为了碰运气。逛跳蚤市场给人一种“backtothefuture”的感觉,就拿黒胶唱片来说吧,在50、60年代,想听音乐非黒胶唱片不可。可是逐渐黒胶唱片被盒式磁带取代,后来又出现了光盘,最后数码mp3,小小的手机上想听什么就听什么,黒胶唱片被宣判了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8-04-13 14:02:31)
很多人问《老海归小故事》一文中的材料是从哪儿来的,现在说明一下。有一半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另一半是通过深挖和从有关人员交谈中得知,网上几乎找不到。一位当事人的后代指出文中不准确的地方,已做修改和补充。此系列不能算“史料”,只是想把当年“积极响应”的回国浪潮描述得更细微,更接近事实,更贴近生活,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结束语:大部分50年代回国的老海归终生默默无闻,根本没有任何荣誉光环,如果能历经政治运动而免遭劫难就实属万幸了。当年他们心中充满对家人的思念,对故土的情怀,雄心万丈归来却遭遇冷落不幸。他们的个人资料已经遗失殆尽,很多人去向不明。虽然他们的聪明才智被湮没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被摧残了,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但他们仍在平凡的工作中贡献出了自己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改革开放后,出于养老、健康、感情等不同的原因,很多老海归们像郭圣铭、金永祚一样回到美国安度晚年。甚至那些当年在美国遭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也选择了回美国。潘良儒在康乃尔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因同情共产党而被捕,法院判他限期离境,1955年回国。但他并不忌恨,退休以后与妻子丁忠德仍选择移民美国。那个在“你的旗帜”下致敬的罗时钧院士,妻子冷怀莹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回国的留学生中,有一些国民党使馆和驻外机构人员也可以算半个老海归。张雄武1948年被派到旧金山任副领事,后晋升为总领事。任职期间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学习国际关系。1953年母亲病重,由哥哥向教育部申请,以留学生身份回国。在分配工作时,教育部不承认留学生身份,工作遭挫折,最终因选学过西班牙语,成为国内第一批西班牙语师资。1945年,郭圣铭以外交部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管是学理工还是文科,不管是从美国还是欧洲回国,老海归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古典音乐。有的人是到了海外受到了古典音乐的熏陶,有的出国以前就醉心于古典音乐。孙世铮(芝加哥大学经济博士,1950年回国)特别喜欢古典音乐。一次听到《红色娘子军》选断《快乐的女战士》时说:“我怎么老有一种错觉,从舞台翩然而至的不是女战士,而是扑棱着翅膀儿的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当年在社会上流传了不少老海归佚事,颇为有趣,有的无从考证。讲几个小故事,算是“几分真实,几分讽刺,几分牢骚,几分警示”吧。 (1)1972年尼克松访华,车队从长城参观回来遇到雪天路滑,一辆美方新闻广播车被一辆解放大卡撞了一下,仅蹭掉一点漆,没什么大事。可是狡猾的尼克松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侦探一下中国的科技水平,叫人通知中方,广播车上的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4-07 13:35:27)

不想讲文革的事,前后零零散散地说到一些,也就罢了。老海归们的悲惨遭遇太多了,人人都有一本血泪账。只有少数人能像钱学森那样得到特殊保护,躲过了那场浩劫。向逝者们表示哀悼,向幸存者们致敬。 葛春霖是1930年入党的老党员,“留美科协”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同学们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虽然只在美国留学一年多,但动员过一百多名留学生。多少年以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很多老海归在反右运动中都向党表衷心,吴汝康(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和周明镇(普林斯顿大学动物学博士)表示,“下决心做左派,争取在五年内成为又红又专更红更专的科学工作者,在2月份内订出自我改造计划,争取早日达到又红又专的目标;并建议全国科学家一致行动起来,把心交给党、把知识交给人民。” 1956年回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硕士郭慕孙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朱亚杰(曼彻斯特工学院化学硕士)的女儿回忆道,父亲性情直爽,口无遮拦。刚从英国回国时,发现人们在喊“毛主席万岁”,他觉得很奇怪,就问一个朋友:“封建帝王的皇帝才喊万岁,怎么共产党的人民领袖也喊万岁?”那个朋友吓得赶紧说:“老朱啊,可不敢胡说!” 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博士陆婉珍反右期间实在看不下去了,“人家国外在搞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61]
[62]
[63]
[64]
[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