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部分从2022年2月1日到今天2022年11月30日全部登完。它是在狂风暴雨中,在挥动各种大棒大锤中完成的。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在中国部分全部只有20多万点击量,我想在美国部分内容虽多一点最多加倍吧。没想到几乎是十倍,让我有几个月的博客排名在前三名。甚至第一。为什么这样,很值得思考。我触动了一些人的什么,所以必须把这本书给掐死。我来登,说明我对所[
阅读全文]
(五)最后的几句话首先再次声明,这本书不是自传,是记录自己在中、美两国的经历,让读者看到世界两个大国的一些侧面的真实面貌,提供社会研究的资料。我是燕二代。第一本书“燕京人“记录了在燕京大学校园内的愉快生活,记录了父母的经历。他们是燕大毕业、回到燕京工作、及社会的大变动对他们残酷的冲击。这是很多老一代燕京人痛苦经历。这本书“[
阅读全文]
算细账我的书已经进入尾声。有一些人的评论,反映他们没有正确理解。所以在这里做一些数字分析可能枯燥无味,但这样才能说明问题。回答一些问题:1.我是否好吃懒做、贪财:有一个读者说得好,我不贪财,对钱财不在意,能维持一般生活就满意了。这与我从小不愁吃穿的生活环境有关。他看得很准。我是这样。我对生活没有豪华、享受的要求,简单照顾自己的一生。的[
阅读全文]
(四)民主与自由我的“燕京人”在中国是禁书2017年过完元旦开始写纪念父母的文章,因为这年是他俩110岁诞辰。写完投到“燕大校友通讯”,登在79,81期上,删掉了敏感部分。为纪念燕京大学诞辰100周年,我把上面内容大大扩充,写出一个普通中国人家在近百年历史中的沉浮。书中内容是中国的历史。本应当在中国出版。但想到登在校刊上已遭到删节,又看到[
阅读全文]
潘姐从得病到去世有五年。我亲见她的四肢逐渐缓慢地一个个不能动。住临终疗养院时家里雇附近工人每天按时喂三顿饭。因为这种病的特点,在医院半年没有去世,又不知是短期或长期,按条例,她出院了。然后就听说死亡。这就是全过程。这种耗钱耗力耗时的病该怎样对待,这就是我提出的问题。我给医保公司打电话询问白卡的临终安宁问题。回答是无论什么卡临终都用[
阅读全文]
曼哈顿南部的变化斯岛新港下车地点我不认识。前面有一个很新的大厦在河边。二层传来流行歌曲,走到大厦前看到英文大字斯丹登岛,这是新盖的去这个岛的渡轮码头。走进去,没顾得上看第一层,身旁一个电动扶梯,马上去看热闹的二楼。刚到二楼就见几对警察带着狗在检查认为需要检查的客人。我的样子和挎包不是检查对象。因为故意走在一对警察和他们的狗前,他们[
阅读全文]
(三)旧地重游2019年六月出版“燕京人”,并把它寄给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美国、香港、台湾专家。A型血的我,第一步刚完成就想下段工作了。把它安排到日程上,但缺少写作激情、这大概和近一年大修“燕京人”,分析结构、语言润色、修改病句,一板一眼,理性工作有关,把写作激情给磨光了。试写几段后,读起来很是干巴。需要给以刺激,到马路上去寻找[
阅读全文]
(二)美国的穷人纽约为了六十岁以上的老者身心健康,愉快的渡过余生,不用过早去请保姆,使子女亲友安心工作,成立许多老人中心,提供清洁健康饭菜,丰富多样的活动。老者互相帮助,作义工服务众人。大多老人中心开门时间是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也有少数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老人中心所见所思七十街老人中心是纽约少有的提供三餐,开门12个小时的托老所。[
阅读全文]
她丈夫推轮椅带潘姐去欧洲旅游后。动员她换一个膝盖,以后旅游不用坐轮椅了。她对旅游的兴趣,同意治疗、换膝盖。诊所就在她家附近,据说同楼有人由这位医生成功换了膝盖。我告诉潘姐应当慎重挑选医生,参考我女儿的建议,在网上查所找医生的情况,病人评论和排名。潘姐认为不必多此一举。她换膝盖后,我去康复中心看她,她腿始终伸不直,护士也认为不是病人[
阅读全文]
疫情中的zoom课 最近我登了几张2019年12月表演月的情况和教学。教室一台琴,我讲课用,大家在书桌上动手指模仿。老人中心的经费极少,没有钱来买,也没有那样专用教室。一个屋子要上三、四小时不同课,不可能把琴锁在里面。和有的人想法完全不同,学生有买各种价格的琴,最好的是子女孙辈不用的。有的是人家不要的琴拉回家的。有一两百美元的处理电子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