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年,为应对拿破仑战争引起的巨大开支,英国政府宣布暂停将纸币兑换成黄金。随后,当时扮演央行角色的英格兰银行开始大量发行没有准备金的纸币,一时间银行、投机家争相利用信贷扩张进行高风险投资,以期从中获取暴利。从表面上看,战争并没有给社会带来灾难,相反催生了繁荣活跃的“战时经济”。
1770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只有五家公司;到[
阅读全文]
“通货膨胀”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现代新闻媒体谈论通胀的方式就好像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明确的根源,只是一直在发生。通胀被当成经济的一种顽疾,虽不至于危机生命,却也无法被彻底根治;人们比较今天和数年前的开销,纷纷表示通胀确实存在;然后话题就到此为止,对通胀的原因无人深究,就好像它和明天会下雨一样不可抗拒。
[
阅读全文]
希腊文明、罗马帝国和基督教是近代欧洲所继承的三大历史遗产,了解它们是理解西方近一千年历史的关键。
想要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日本作家盐野七生所著《罗马人的故事》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洋洋洒洒十五卷本涵盖了从罗马城创立之初到帝国最终覆灭这近九百年的历史,对史实的记述连贯且完整。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本书并非严肃的历史研究,而是面对[
阅读全文]
那些被从小灌输“唯物历史观”的人,从后来者的角度回顾历史,大概会把社会的演进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相信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新兴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之后自然就会有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然而时间只要回溯短短三百年,如果有人能够广泛的研究有文字记录以来的史料,恐怕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不管是[
阅读全文]
1832年,在美国游历考察近一年之后,托克维尔回到法国。三年后,长篇巨著《论美国的民主》出版,成为之后研究民主制度的“圣经”。当时,托克维尔刚满30岁。
十几年后,已经退出政坛的托克维尔再次提笔,准备完成他酝酿已久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并于1856年发表了第一卷。然而第二卷还没有完成,作者就于1859年因肺结核去世。
托克维尔这两部最[
阅读全文]
“经济史是真正的历史”,对于平民而言尤其如此。
现代文明国家的普通人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需要过分担心战争、饥荒、瘟疫,可以安心在充满秩序的环境中享受商品经济的各种便利,其绝对生活水平轻易超过古代的帝王贵胄。尽管像过去任何时代一样,现代社会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与挑战,但毫无疑问,人类文明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峰,我们正生活[
阅读全文]
近代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莫过于日本。日本在维新之后,为实现其富国强兵、进而称霸东亚的野心,先是在沙俄暗中资助共产党,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俄共的上台;而正是共产党在俄国的胜利,让一部分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青年被共产主义所吸引,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更受到苏联的直接支持;国共战争时期,眼看中共军队就要在国民政府的围剿下覆[
阅读全文]
“自明末以来,中国和欧洲都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现状从来就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想要理解现状的人就不能完全回避过去。”-谢和耐
作者谢和耐,是法国著名汉学家,著有《中国社会史》、《蒙古入主中原前夕中国中原的日常生活》等。
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早期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而是如副标题“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所强调的那样,以[
阅读全文]
作者JohnLothropMotley(April15,1814–May29,1877),是在马萨诸塞州长大的美国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TheRiseoftheDutchRepublic,以及其后续TheUnitedNetherlands,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叙述了1555至1609年间,荷兰独立战争的历史。为了撰写此书作者居家移居荷兰,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前后历时二十余载。
是什么促使一个美国人话费半生心血去写一个大洋彼岸国家的历史[
阅读全文]
《官僚制》出版于1996年,作者DavidBeetham,现任利兹大学(UniversityofLeeds)社会政治学教授。
“官僚”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官僚主义”是压在旧社会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反对官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数次政治运动的口号;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就是公务员的“官僚作风”,官僚系统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是大企业难以避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