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此时的小灰楼,周围巳由民兵和卫戍区警卫战士围成了警戒线,不让群众靠近。为了维持秩序,群众一致同意选派代表进小灰楼去谈判。最后,水电部工程二局侯玉良、北京特艺机修厂工人赵世坚、北京八十六中学生孙庆柱和北京化工学院学生陈子明被推选为代表。
他们商定,如果10分钟后代表们不出来,就是被抓了,群众就要冲进去营救。楼外的群[
阅读全文]
(25)
管理者理想的部下,当然是既有才能,又忠诚可靠的人。但现实中往往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才能的人不够忠诚,忠诚的人又才能不足。因此领导人在提拔和重用部下时,不得不偏重某一方面:要么以“才能”为重点,或者唯“忠诚”为首选。
提拔重用“有才能”的部下,对领导人来说,并非是好事一件。这里主要有三[
阅读全文]
第25节最后的反击
(1)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发起的一场群众运动,也是他最后的战斗。新中国建国后,毛泽东发起的群众运动,大大小小有几十次。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一、经济体制改革运动;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三、清理“坏分子”运动;四、思想教育运动;五、批判某种思想倾向的运动。
一、经济[
阅读全文]
(85)
据《毛泽东传》记述,毛泽东看过这封信后,指着桌子对秘书说:“先放着。”然而刘冰等人不见毛泽东的回音,于10月13日再次写信给毛泽东。第一封信只状告迟群一人,而第二封信又曾加了谢静宜,同时告状他们两人。刘冰等人的第二封信摘要如下:
邓副主席并呈毛主席:
关于迟群同志的问题,我们曾于8月13日向您和毛主席老人家做[
阅读全文]
(63)
粉碎“四人帮”之后,“王张江姚专案组”于1976年12月编印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j证(材料之一)》,其中印发了章含之于1976年4月25日写给毛泽东亲笔信的影印件,此信用钢笔在5页白纸上写成:
去年夏季我们曾听到一件诬告江青、春桥同志的事件。现在想来,这是邓小平在幕后策划的。现将事件经过向主席报告:
[
阅读全文]
(40)
文革前的适龄学子,大都跟随高考这个指挥棒“设计人生”,都希望通过读书考大学来改变命运。但毛泽东却非常反感这种指引,他认为,如果人人都去争着考大学,谁也不愿意当工人,当农民,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变成重视知识分子而轻视工农,这对于建设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是背道而驰的。毛泽东说:奉劝那些轻视工农、自己以为很了[
阅读全文]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1)
对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区别,不少人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强调精神,忽视物质”,而认为邓小平理论则是“注重实际,脚踏实地”。这样的结论,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或者是从仅仅“说说而已”理论家、学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从当事人的角度,或者从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干家、[
阅读全文]
(19)
在邓小平全面整顿时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这就是江青集团再次干扰毛泽东的部署,提出“反经验主义”。
熟悉中共历史的人,都知道1942年“延安整风”时,主要是批判两个主义:第一个是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第二个是周恩来为代表的“经验主义”。曾任周恩来秘书的童小鹏说:周恩来从来不宣传自己的功绩,却[
阅读全文]
第24节邓小平的第二起(上)
(1)
人们常用“三落三起”来形容邓小平的人生。对于一般人来说,在“落”了一次之后,能够再起的就很少了,能够“落”三次,又再起三次,这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了。邓小平能“三落三起”,除了本人的意志和才能之外,运气的作用也很重要。古人常用“天数”来形容伟大人物的运势,从“天数&[
阅读全文]
(107)
四届人大的最关键之处,就是人事安排。毛泽东作为党主席,他有绝对的提名权,这是别人无法相比的。可是毛泽东也有难处,就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可用,因为他要满足两个条件:“政治立场”和“工作能力”。
衡量“工作能力”的高低,标准都是一样的,而衡量“政治立场”的标准,就因人而异了。毛泽东要求的政治立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