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校对《毛泽东选集》和收发
1.《毛泽东选集》编辑立项
我丢掉管理毛主席的图书这个工作不久,田家英就叫我参加编辑《毛泽东选集》,具体是做校对和收发。
毛主席在1949年12月底到1950年2月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就和斯大林商量过出版自己的选集的事,回国后不久就打算让秘书室开始整理编辑《毛泽东选集》,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主席无暇顾[
阅读全文]
第二章为毛主席读报、摘报、管理国书
1.为毛主席读报、摘报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全国各地的报纸和群众来信都是毛主席了解和掌握全国形势的重要途径。毛主席日理万机,全国的报纸、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都送到中央来,他没时间、也没有必要都亲自看,就让田家英、彭达彰他们看了摘出重要的东西再给他看。他们二人忙得不可开交,报纸一多,也看不过来。[
阅读全文]
第二部分在中南海工作的日子
第一章中南海政秘室见习秘书
1.录取与报到
在中央劳动大学(后来的中央团校)学习时,我是十七班三组的党小组长,列席班支委会。韩彬和陈伯鸿是两位班副主任,分别兼任班支部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毕业前夕,中央劳动大学应中央要求决定选送几个人到中南海毛主席身边工作,韩彬和陈伯鸿两人推荐了我。有人推荐还不够,还[
阅读全文]
第三章迎接解放:从上海人民的保安队员到中央团校的青年学员
1949年初,上级党组织提出,由于南洋模范中学是上海的名校,社会影响很大,必须要调一些地下党骨干成员进去加强党的力量,让我和瞿云宝报考插班生,进入南模。同时,由于郊区真如镇市立中学那里是解放军从铁路线进入上海的必经之地,让我们的组长刘伯瑞去真如中学开辟工作。这样,我们原来在[
阅读全文]
第二章追求真理
从不满现实的少年学子转变为投身革命的地下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父亲所在的报关行生意萧条,父亲的工资减少了,一家生活比较困难。为了节省房租,同时还能改善一家五口的居住条件,1943年我家搬到南市,住在蓬莱路67号一座民房里。从南市到西城小学,路太远,我就转学到家附近的念慈小学。那是一位慈善家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设立的学[
阅读全文]

第一部分我的青少年时代
第一章接受启蒙:从观察“海祭”的威海儿童到沉迷图书的上海少年
我1931年5月8日出生在山东威海。那一年发生了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的“9•18事变”。
我父亲叫戚以峰,他小时候读过一点经书,因家道没落中断学业之后,为了生计做过多份小职业,先是到乡下购进蔬菜进城贩卖,后由祖父[
阅读全文]
献词
谨以此书献给伟大导师毛泽东,并以此纪念他以惊人的魄力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50周年。
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浩大的、有亿万人参加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至今仍被中国乃至世界的反对势力,加诸种种骇人听闻的罪名。成千、成万奋不顾身为这次大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同志,则被反对势力妖魔化为红毛绿眼、为非作歹的野心家和流氓匪徒[
阅读全文]
代序:夜夜空江头,似有蛟龙起
三维空间,四面八方,没有一点亮光,黑暗统治着世界,空虚包裹着宇宙。
面对着黑暗和空虚,古老的哲人发出了深远的叹息:“潜龙勿用。”
但是,你不要以为世界就此永远沉寂,永远这样黑暗、空虚下去了,你不要忘记,这物质世界还有四维……
三维空间是在四维的时间里运动着。四面八方的物质,在时间[
阅读全文]

编者按:由于简谱和五线谱是不同爱好者的劳动成果,故定调、个别倚音有所不同,且中间的间奏也有所别。另,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演唱效果也和乐谱有所差别。望读者见谅!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