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十篇孙中山逝世后的国民党 第一章国民政府建立的前夕 一九二五年五月间,我为了参加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州逗留了一个月,有机会了解广州的政治情况,孙中山逝世后,广州政府的改组势在必行,也因此种下多种纠纷。 我在该年四月底到达广州,首先会见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他是陈独秀的长子,留法时期加入中共,一九二四年下半年回国,即任此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章“五卅”运动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租界老闸捕房门口,巡捕开枪,发生毙伤徒手群众数十人的惨剧;表面上看来似系偶发事件,实际上是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一贯的压迫。这种压迫使中国人民积压于胸中的反帝怒火,猛烈地爆发出来,遂演成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五卅”运动。 我由广州经香港返抵上海,恰是五月三十日下午。在这次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职工运动的复苏 由于工会组织的恢复,一九二五年春各地的罢工事件日益增多;而这年二月间上海日本纱厂工人的罢工,又是“五卅”运动之前,罢工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列强之中,日本在华工业是首屈一指的,它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在中国境内开设了各种工厂。那时日本在中国境内所设置的纺织厂,共有四十一所,在上海一地即有三十七个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九篇工运与反帝 第一章重返中共中央 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似随着孙先生的逝世而消沉了,但国民革命运动却因时势的进展而日趋蓬勃。它循着两个主要方向发展:一个是职工运动的复苏,逐渐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色彩,蔚成为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另一个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奠定北伐胜利的基础。中共在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走出了小团体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国民党在北京的政治会议 十二月四日,一代巨人孙中山先生到达天津,使北方的革命人士和民众大感兴奋。不料他突为病魔所侵袭,致令他北上雄图归于泡影。在孙先生病危时期,国民党陷入苦难之中;幸赖高级人物—包括共产主义者在内—极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八篇孙中山北上及逝世 第一章党内对孙北上的争执 我出狱以后,全部的局势似乎都变了。首先是中共内部的反国民党倾向的增涨,在反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章囹圄闻思 就由于这个料想不到的因素,我们整个案子都轻松了。我的太太因为有病,由女监移送到了医院。彭永和也被释放了。我和太太之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过堂军法庭 当天下午七时左右,我们这一案的人犯都被分别押解到警察厅。警察们又将我带到一九一九年六月二日我曾住过的那间监房。我心里正在想:“这是我旧游之地,”果然有一个看守走过来向我说:“你又来了!”我也回答他说:“你还认识我吗?怎么这多年你还没有升官?”他望了我一眼,似乎有些难为情,没说甚么就走开了。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七篇五个月的监狱生活 第一章初闯鬼门关 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我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即被捕入狱——几乎丧命。这件事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四章国共初期的纠纷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能以一个新的政纲来团集革命势力,是令人鼓舞的,但也是甚难达成目的。国共两党离奇的结合关系,实是中国前途上的一个大暗礁,也是一切纠纷的焦点。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三日,我离开广州;路经上海时,曾将我在广州所发现的问题告知陈独秀先生。我曾向他指出,国共组织混合,一些中共党员担任国民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