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十四章北戴河会议反对“包产到户” 和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 1、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的一些情况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工作会议;紧接着,8月26日至9月23日又在北京举行十中全会的预备会议。田家英参加了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 那时从北戴河到中南海有直达的班车,所以他常在北戴河和中南海两头来回跑。8月25日和26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三章七千人大会及党内的两条道路斗争 1、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就在我主办《群众反映》后不久的1962年1月,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龚子荣通知我以《群众反映》主编的身份,列席参加这个大会。 七千人大会的主会场在中南海的怀仁堂。第一天在大会上讲话的是刘少奇。不过刘少奇那天在大会上只是做了口头讲话,他代表中央向大会做的报告,是事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二章天津调査和主办《群众反映》 1、随陈伯达、田家英等到天津搞工业调查 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取得很好效果,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农村六十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纠正了“一平二调”、“共产风”的错误,建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济核算制度,保障了人民公社的健康发展,农村的形势逐步好起来了。这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一章去二七机车车辆工厂劳动 1、毛主席和人民一起度过困难时期 1959年下半年我还在四川农村的时候,就发现粮食的供应已经很紧张了。我发现,就是在天府之国的四川,当时的粮食供应都有了问题。但是我觉得,四川的人民真是伟大,尽管他们自己的粮食很紧张,我亲眼看见他们还是用“鸡公车”,驮着粮食一车一车的往火车站运,去支援更缺粮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章我所知道的庐山会议的若干情况 1、李井泉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 田家英在庐山会议后告诉我,毛主席把我们送上去的《关于四川新繁县生产真相的报告》看了好几遍,批示将它作为庐山会议的会议文件印发下去。关于我们种试验田的报告主席也认真看了。然后主席就把李井泉找来。毛主席找李井泉谈话时,田家英也在场。主席问李井泉:四川粮食食亩产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九章毛主席派我们去四川种试验田 1、大跃进中的中南海炼钢炉 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中南海里也不例外。刚刚从“八司马事件”中被毛主席解放出来的我们,那更是热情高涨,干劲冲天。我们响应党中央大炼钢铁的号召,夜以继日地在中南海里垒起了炼钢的“小高炉”。那个时候,在中南海里面一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八章整风、反右派运动中的中南海“八司马事件” 序言 中南海的“八司马事件”始发于1957年春的整风运动期间,延续到嗣后的反右派运动中,直到1958年5月才告结束。这个发生在毛主席身边,而毛泽东直到最后阶段才知情并加以解决的政治事件,具有非同小可的政治含义。它决不只是“八司马”遭受何载他们的打击报复这么简单,而是反映出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七章反右派运动的起因、扩大化和后来的平反 1.反右派运动的起因 1956年秋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的“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对我们这边的影响不可小视。不能否定,解放才几年,一些党的干部身上滋生了很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风,群众意见不少也不小,社会矛盾积累了很多也很大。群众意见和社会矛盾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一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六章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号召全国人民帮助党整风 新中国开头几年,因为毛主席没有离开第一线,走得是很踏实的:土改、合作化、三大改造,一步一个脚印,到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大业初见曙光。 不料,1956年初国际风云突变,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闭幕之前,作了一个关于斯大林错误问题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虽然没有向苏共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五章高层争斗惊心动魄 1.关于“高、饶反党集团”案 毛主席的治国思想里有一条是很坚定的,那就是中央集权制。他赞成秦始皇的郡县制,不赞成分封制。新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建立了,如果再长期在各地有中央的代表机构,那就等于是有一个大中央,几个小中央了。1951年毛主席顺应农民搞合作化的要求,提倡农村合作化,有的中央分局就公开发文件反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