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三章“五一六通知”通过前后 1.批判“彭、罗、陆、杨” 1966年5月1日,我回到了北京。过了五一节,我就去中南海找汪东兴报到。汪东兴向我传达了中央的决定,由我接替田家英的工作,这个时候田家英的事情还没有公开。后来总理把我找去,他对我说,中央决定在中南海成立秘书局,让童小鹏和我负责领导秘书局的工作。童小鹏主管机要处,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批“二月提纲”和起草“五一六通知” 1.毛主席批评“二月提纲” 1966年3月,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永直受张春桥委托,到北京来办事。许立群见他时对他说,姚文元的文章,你们上海没有经过中央讨论就发表了,连个招呼也没打,上海市委的党性到哪里去了?杨永直回上海后,就把北京的批评向张春桥汇报了,春桥又报告了主席。也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田家英擅自删改毛主席的讲话 毛主席在1965年12月21日召集陈伯达、田家英、胡绳、关锋、艾思奇等五个人谈话,是毛主席第一次公开表示自己对批判《海瑞罢官》的态度。他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五九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就指明了围绕着《海瑞罢官》问题所发生的争论和斗争,并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为革命而研究历史 戚本禹 无产阶级是旧世界的掘墓者,又是新世界的建设者,它肩负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责任。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懂得历史发展的规律,就不能成为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因为这样,无产阶级重视历史,重视历史研究。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中,要从过去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中去汲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部分中央文革小组的日日夜夜 第一章从《评〈海瑞罢官〉》到“二月提钢” 1.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 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一向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他始终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去了国家政权和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八章调《红旗》杂志社和参加通县的“四清”运动 1.调入《红旗》杂志社 1964年夏,我评李秀成的第二篇文章《怎样对待李秀成的投降变节问题》写出之后,康生告诉我,他本想调我到他们的反修写作班子去的。可他正打算向中央办公厅管人事的龚子荣要人的时候,陈伯达却抢在他之前,向毛主席提出调我到《红旗》杂志社去。陈伯达是以当前史学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附录:评李秀成自述 并同罗尔纲、梁岵(hù 多草木的山)庐、吕集义等先生商榷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在1864年(同治三年)7月22日被曾国藩的军队俘虏了。他在敌人的囚笼里写了一个自述。这个自述,从它的史料价值来看,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但是,从它的根本立场来看,却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七章《评李秀成自述》的发表前后 1.我为什么要写《评李秀成自述》 1962年底,在我担任《群众反映》主编的时候,我从主席的阅读书目里,知道了他在看太平天国方面的书,于是我也把它找来读了,其中有吕集义编写的《李秀成自述》这本书。 在吕集义的书里,他把李秀成在囚笼亲笔写下的自述的原件,用照相版放在书里面。“李秀成自述”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六章调后楼研究室和去唐山摘四清试点 1.从《群众反映》调去后楼研究室 杨尚昆对我主编的《群众反映》,一直都是意见很大的。尽管他有时也经常会找我刊登一些批评他所不喜欢的人的东西,但他总是担心我会给他捅出娄子来。特别是因为葛慧敏的事情,搞得他和谭震林的关系很紧张。后来在关于“包产到户”的群众意见专辑问题上,他和田家英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五章(1962.4.20~10.24)日记残页 我在中南海工作时,有个随手记日记的习惯,虽草率、随意,不连贯,散乱错杂,但真实、私秘、便于翻查。可惜这些日记多在文革受审时失落了,也许被有心人收存起来,或者当作废纸处理了。只有1962年4月20日—1962年10月24日的日记残页,在我1986年出狱时夹在归书中退还给我了。 写残页中日记的时候,我正在秘书室主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