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我担任的两个初中班,力就在其中的一个班里。他很腼腆,遇见我也别别扭扭的。当着同学和其他老师的面,看见我也不叫老师,也不叫姐;在课堂上,喜欢提问题,他很机灵,脑子转得快,接收能力强,我的课他很快就听懂了,可每次批阅他的考试试卷时,真叫我头痛。一打开他的试卷,数字、等式、符号都歪歪扭扭地写满了,扫一眼,真想给他零分,但等我逐[
阅读全文]
1976年夏,我从资中一中高中毕业了,提了被盖卷、行李回到金带小学家中。爸爸、妈妈每日上课、备课,按步就班,忙忙碌碌。大哥已成家,与大嫂和女儿们住在倒店子劳动一队分配的房子里。二哥招工进了四川橡胶厂,他这个招工名额是“三抽一”得来的,就是一家有三个下乡知识青年,其中一人可以招工进工厂。三哥下乡去了二哥好友宋哥的家乡:高楼场宋家沟。[
阅读全文]
.
过了十六岁,开始有思想、懂感情了,特别注意生活在我周围和身边的人,除了家人、亲戚,就是朋友了。我的小学和初中,都在金带场小学里,整天转来转去都是爸爸、妈妈、三个哥哥、郭孃、祝一姐、以及学校的叔叔、阿姨、小伙伴们,无论我是随意或是任性,温情和关爱无处不在。读高中就不一样了:离开了家,住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和同学,没有宠爱我的家人和熟[
阅读全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可能是我从小喜欢唱唱跳跳,上高中后,嘴里总是哼哼唧唧,唱着小曲。阴差阳错,由班长丽佳举荐,胡老师批准,我当上了班文艺委员。我是爱好唱歌跳舞,那水平初级都没入门,要我担任班文艺委员,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啊!我找到胡老师想推脱这一差事,可她每次总是笑着说:你行的,不能做缩头乌龟,要敢挑重担,勇往直前,这个班文[
阅读全文]
(资中一中高七六届五班师生合影)我觉得我们五班的同学是全年级最棒的!人人都有特色,个个都是人物,我进了五班三个月,才把每位同学的名字与其本人对上号。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几个学校的初升高:一中本校、城关中学、水南镇中学、琉酸厂子弟学校和城郊一些小学戴帽的初中班等,还有几个像我这样,从乡镇中学转学来的。丽佳是班长,她在一中读初中时,胡老师[
阅读全文]
我们五班的教师配置是高七六届六个班中最强阵容,都是一中高中最好的教师。胡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政治课。她四十出头,有些发福,脸上总是微笑着,走起路来大步朝前,说起话来落地有声。她的丈夫是县委宣传部陈部长,她家住在城西的县委大院里。她每天从城西的家走到城东的一中,把每天步行穿城两趟就当锻练身体了。他们有两女一儿,大女儿莉和二女儿亮都在[
阅读全文]
资中一中办学历史悠久,启程于1763年(清乾隆28年)的珠江书院,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改珠江书院为“资州中学堂”,时任资州州官宋联奎题写的“资州中学堂”校牌一直保存完好。该校几次易名:1912年为“资州联合县立中学校”,1926年为“四川省立第六中学”,1934年“省立资州中学”,1950年“川南资中中学”等。直到1953年被四[
阅读全文]
我到铁佛中学的第三天,正式上课了。我的教室在操场前平房中的一间,我是瘦高个儿,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姓曾,她高高瘦瘦,穿着得体,年龄与母亲差不多,五十来岁,五官端正对称,颧骨微微隆起,面颊显得瘦削,加之她一脸严肃,我有点儿害怕,当她的目光扫向我时,我马上低下头,不敢正眼看她。第一堂课是曾老师的开场白,她说的普[
阅读全文]
1974年,我初中毕业后顺利地初升高进入高中。我们金带小学初升高的学生,都分配到资中县铁佛中学。铁佛中学在铁佛镇上,铁佛镇位于资中县城西三十六公里处,在资中与威远交界处的景尼山上,距成(成都)渝(重庆)公路鱼溪镇有十来公里。金带场的倒店子在成渝公路线上,向西不到十来公里就是鱼溪镇。由此,我家距离铁佛镇大约二十公里。铁佛镇始建于明代万历年[
阅读全文]
金带小学调来一位新教师李传芸。她是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出身于工人家庭,是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在小姑父担任校长期间,她被任命为副校长,同时兼顾初中班政治课。我叫这位新老师小李孃,她三十岁左右,说一口东北话。当年东北被日本占领后,她的父母一路逃难进了关内,南下到了四川。她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一家经历过颠沛流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