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里看美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花筒里看美加,走马观花看世界。
个人资料
博文
(2018-05-06 23:30:33)

寻找二叔的足迹 1945年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全国人民还没有高兴几天,紧接着的就是国共内战,后来国军撤退去了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当年国军的抗战历史被改写。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所有参加过国民党军队的都成了“阶级敌人”,遭受到政治迫害,或身陷囹圄,或发配劳役,或生活困顿,或面对家人的冷漠与隔阂。当年那些保家卫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8-04-30 11:38:54)

《世界周刊》四月二十九日(周日)第1780期以封面故事“民国空军魂断美国-埋藏半个世纪的真相”发表了我的文章,并加了小标题,可能编辑觉得这个标题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原文的标题是“寻找封存的记忆”,以下这篇是原文,以飨读者: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末,我们从加州硅谷飞抵凤凰城,然后驱车7个多小时到达德州边陲小城EIPaso的布利斯堡国家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8-04-05 03:10:00)
今个是周六,郝思嘉约好友康妮一起去看开放屋(openhouse)。 "哎,你帮我看一下路牌,这是到哪条街了?“她一边开着车一边急切地问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康妮。不知是门牌设置得不对,还是搜索出错,跟着GPS转了几圈都还没有找到那所房子! 康妮接过GPS仔细查看,发现输入的路名有误,南辕北辙,当然找不到了! "你的经纪今天会来吗?”见郝思嘉调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8-04-02 09:14:21)
不知是谁在“同窗的你”微信群发了一条消息:“祝贺程栋和晓莉的千金被耶鲁和哥伦比亚同时录取!”片刻功夫,该朋友圈立刻被热情无比的贺语、鲜花、各种卖萌的动漫所刷屏,美好的祝福来自四面八方,令人目不暇接。 通常,为了不影响周围的同事,温迪在工作期间刻意将私人手机调静音。可今天,却被手机屏上突然冒出的消息“叮咚”敲了一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上海弄堂故事:穿过记忆的河流(前言) 那天夜里,依稀梦里又回到了万航渡路750弄永乐村,就像当年父母亲乘坐着三轮车把我从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抱回家那般情景,在襁褓里我睁大了眼睛四处观望……这是最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式里弄,宽敞的弄堂,两排三层楼独立门户,前楼、后楼、亭子间,二层和三层各有一个小巧的阳台,底楼有个小花园。迎接我的人群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我哥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连续多年担任少先队大队长,进中学又是连年三好学生,抽屉里奖状一大堆。老师们只要一提起我哥,必定伸出大拇指,夸个没完,无非都是“学习好、懂事、有礼貌、听老师的话!” 在我们里弄里,特别是那些家长,从来没听说过谁不喜欢他!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压力,那就是,我也必须成为一个像我哥那样的好学生,至少不比我哥差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我的弄堂故事,如果没有毛毛姐妹,故事可能会逊色很多。毛毛姐妹有三,大毛,小毛和三毛,天长日久,邻里们这样叫惯了,却忽略了她们原来的名字。毛毛姆妈可能一心想生个儿子,要不然怎么接二连三,一直到生到第四胎是个儿子才止住? 三个女儿三朵花,一个比一个漂亮!不过,我们里弄里那些喜欢暗地里对姑娘小伙评头论足婆婆妈妈们,都说大毛漂亮。是的,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上海是一个新兴城市,大多数自诩为所谓“老上海”的居民主要来自临近省份,如江苏、浙江这两个地方的移民。像我家这样屋里屋外都讲普通话的北方人,在我熟识的里弄里并不多见。我母亲在上海居住了五十多年,还是学校里当老师的,可她一句上海话都不会说。估计首先是不愿意学,其次才是学不会,这种固执己见倒也很罕见。不过我父亲的语言能力出众,他大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对舞台的喜爱,还是要归功于我父亲! 早在文革前,我父亲经常会带我去看各种中外电影和文艺演出,令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上海小剧场观看“小刀会”,那是上海歌剧舞剧院将19世纪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故事搬上舞台,建团以来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 这场戏阵容之庞大,舞蹈编排之精湛,看得我如醉如痴,坐在观众席上小小年纪的我恨不能上台扮演一个角色。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上海的弄堂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每到闷热的夏季来临,特别是出了江南的梅雨季节,弄堂里便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会纷纷把封闭已久的门窗打开,让新鲜的空气流通进来,屋子因此凉爽些,人们把这一举动叫做“透透气”。那些“会过日子”的左邻右舍姆妈们会利用好天气把冬季使用过的衣物、被褥取出来放在太阳底下去晒,为了“去去霉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