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我们参观了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
那天是星期一,本来是博物馆的休息日。但馆长陈纳德的外孙女嘉兰惠女士听说我们要来,特地为我们开门,并为我们做了仔细的讲解。
博物馆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小镇门罗,那是全美国最为贫穷的地方。但这里曾是一个飞行训练学校,最初的飞虎队成员有一半是在这里训练的。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建立这个博物馆[
阅读全文]
此文节选刊登在2020年12月20日《世界周刊》“时代故事”版
少年艾伦·拉森(H.AllenLarsen)曾经相信:如果在地上深挖个洞,就可以从美国钻到地球的另一端,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国。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1943年,大学生艾伦·拉森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随军从美国出发追踪转万里,飞越连绵不断,危机四伏的“驼峰航线”,终于抵达儿时憧憬[
阅读全文]
作者:李安(AnnLee)
编辑:方强(QiangFang)
本文为《美华史记》约稿,最先刊登在美华史记网站上。
引言
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由于1882年《排华法案》的影响,全美国华裔人口仅为十万人左右,而且长期遭受歧视、不公平待遇以及入籍障碍。在二战期间,有一万三千至二万名华裔被应征入伍。在著名的美国第14陆军航空队中,几个后勤维修和情报中队完全由华裔[
阅读全文]
本文最先发表在美华史记上
美华史记|华裔人物:志在飞行-旅美华侨的航空梦
作者:李安(作家,历史研究者)
编辑:唐孝先,Jane,方强
引言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35分,经历了一千多次失败的尝试后,美国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成功飞上了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KittyHawk)的天空,掀开了世界航空史上辉煌的一页。
天空,不再是鸟儿的世界,人类自诞[
阅读全文]
这是我应邀为美华史记写的一篇文章
作者:李安(AnnLee)
编辑:苏欣(XinSu),婕妮(JennyZheng)
Title:HistoricalRecordofChineseAmericans|"FlyingforFreedom":AnAirForceCaptainwithoutaCongressionalGoldMedal
为自由而飞行:未获金奖的空军上尉
引言
“为了自由,你们不怕牺牲自己。为了打倒法西斯,你们不分国籍、种族、信仰和贫富忘死战斗,给后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们被你[
阅读全文]
【寻找世纪真相12】委托女儿奔赴这场迟到了70多年的跨国团聚,94岁的她第一次与大洋彼岸的亲哥哥“通了电话”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舅舅我们来看您了”!
当地时间5月12日一早,胡汉英来到美国德州小城埃尔帕索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在舅舅闾儒香的墓碑前,献上鲜花,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浙江籍闾儒香家属在祭拜
胡汉英是空军英烈闾儒[
阅读全文]
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
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
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
他們戰鬥在雲霄,
勝敗一瞬間,
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當中成長,
別無選擇。
在遙遠的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布利斯堡國家軍人陵園裡,就有這樣一批當年懷著保家衛國的宏願,赴美接受飛行培訓卻不幸以身殉職,長眠於此地的52名中國空軍。他們的每一塊墓碑上銘刻著CHINESEAIRFORCE[
阅读全文]
文学城焦点新闻的这篇文章,其实早在我的博客上发了。这是我和国内龙越基金会合作的一篇文章,最早在腾讯上发表。几天内得到5000条读者留言,几乎一致正面的回应。这也是驱动我继续推进这个工作的一个动力。焦点新闻毕竟还是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及众多的留言。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留言都非常正面和支持。谢谢。立此存照: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4/08/8219174.ht[
阅读全文]
2019年2月14日,情人节的清晨,枕边的手机突然发出一连串的“叮咚”声,朦胧中有些懊恼:“昨晚忘记关机了!”
平时,为了不影响睡眠,我常在临睡前把手机设置到“飞行模式”。
发现新拉了个微信群,群组成员是深圳龙越基金会创办人孙春龙,秘书长姚遥,止戈传媒谢姑娘,还有几位不认识的朋友,“开卷蒋艳平”和Mary。
传来的消息让我[
阅读全文]
本文是止戈传媒和我合作的一篇文章,12月6日由止戈传媒发表在《腾讯新闻》上,几天内得到近5000读者留言。止戈传媒第40篇战争故事,全文约6000字文字:李安编辑:谢莹设计:张唯“晃晃,晃晃……”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儿童欢呼着跑出来,他们头顶上空,一架飞机晃动着翅膀,往下空投食物,孩子们一阵狂欢。看到电影《无问西东》这一幕,我的眼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