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9-09-23 13:04:50)

中医学子,几乎都是从学习“阴阳学说”开始。但我不愿使用阴阳这二字,有以下原因:第一,是这两字比较相像,常被人混淆。我读的第一本《黄帝内经》,从地摊买的,不少阴阳字印反了,简直让人抓狂;第二,阴阳二字可能偏离了字的原义,并且,日为太陽,月为太陰,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陰陽来源陰陽二字看起来,让人感觉是:日光普照便是陽,乌云蔽日便是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9-08-15 08:35:16)

五行,静态时称为五Hang,或五材,木火土金水;动态时称为五Xing,或五运,五种运行方式。 五材之中,木、土、金、水的运行各产生一气,分别为:风、湿、燥、寒。而火的运行却分为两部分,上部称为“君火”,下部称为“相火”,所产生的二气分别为:热、暑。五运,木火土金水,由此得出六气:风、热、暑、湿、燥、寒。 人与天地相参,天地间和人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8-09 07:02:50)
西医,“西方属金,金曰从革”。“从革”有“肃杀”和“清洁”之意。 中医,含“中和”之意,求的是陰陽平衡,六气调和。 神医,“望而知之谓之神”。近到身边,一眼望去,便知病在何处,并且掌握了当时的最佳治疗手段。一、西医西医是从“盲人摸象”上发展而来的,注重实物结构,客观、精确、理性,一直在走向数字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5)
(2019-07-25 08:34:24)

多年不愿、不敢上医院,但偶尔头痛脑热、腹痛腹泻也曾发生。这里记载一例腹痛DIY,因为关系到“胃经”,而有点意思。一、腹痛的DIY某日近中午,忽然小腹左边痛,大约是大小肠的位置。上大号但排不出任何东西,包括大小便和气。腹部却是越发疼痛起来。首先检查舌象与脉象,和平常没有什么异常。于是略放心,人病而脉不病,一般并没有什么危险。然后思索: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对《左手人的产生》用英文重写了一下,由于英文逻辑性较强、资料多。这一写感觉基本明白了左撇子的产生原因。希望读者能读英文,后面有中文版。 Humanshavealargecomplexheadandapairofdexteroushands,butalmosteveryonehasapreferenceforuseoneofthehands.However,left-handednessisfarlesscommonthanright-handedness.Todayapproximately10%oftheworldpopulationareleft-handers.Whatispuzzlingsofaristhatleft-handedpeoples...[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6-12 06:00:41)
人类的主要特点,是有个聪明的大脑袋和一双灵巧的手。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偏用其中的一只手,而且其中只有~10%的人天生的偏用左手。至今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左手人似乎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没什么关系,或说,科学至今无法解释左手人是如何产生的。 虽然只占10%,左手人在历史上作出重大贡献者的比例却偏高。主要是左手人的空间思维和创造力较强。另一方面,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6-10 08:22:04)
五月五为端午节。午,午月;以地支排月时,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正月为寅,五月即午月。端,始也。自屈原于五月五投江后,端午便成为五月五的别称,并成为纪念该伟人的节日。春秋时期,或更早就有粽子。据记载,早期用的是菰叶(茭白叶)包草木灰水浸泡的黍米煮成,灰水是碱性的,粽子的起源为碱水粽。传说人们用粽子投江来纪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5-22 07:28:45)
东升西降,南热北寒,西北地厚,东南地薄。这些特点,在中原和北美都很相似。天人一理。西北人长得厚实;东南地区的人身板薄,陽气向外升发过多,陰形易不足,陰虚体质者不少,尤其是福建人和佛罗里达人。 从小就陰虚者瘦,甚至极瘦。“陽化气,陰成形”。陰虚者形质少、津液少。成人阴虚者则与胖瘦没多少关系。 体液形质少,缓冲能力低,对很多刺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9-01-30 06:39:36)
男孩像妈,女孩像爸;男孩亲妈,女孩亲爸。多数如此。 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是有道理的。在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经历重组,携带基因的染色体片段重新组合。唯一例外的是,在男子中,有一对性染色体XY在形成精子时并不重组。于是,如果生女儿,女儿中便有一只和父亲一样的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则都是重组产物;如果生男孩,其X染色体则完全来自母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1-23 08:25:04)
上高中时,学过一学期“生理卫生”课,其中一章为中医基础知识,其内容仅记得一点点,如中医辨症靠“望闻问切”,然后根据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分析,并记得简单处理方法,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然而,这一章的中医基础知识几十年来一直没有任何用处。几十年后学习中医,才体会到这八纲只是一个简单的大纲。就寒热而言,有可能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