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冠疫情纪实

(2025-04-28 11:51:12) 下一个

一、简史

1.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李文亮医生在微信上与同行交流,说见到类似SARS病人。2020年1月10日该医生出现病症,2月7日通报李医生病逝(29天之后)。

2.  2020年1月间,武汉病毒、或类SARS肺炎、的传说流向世界,尤其是在华人圈。本人有同学甚至打电话问美国能否订购口罩。于是我想了一下,写了篇短文《肺炎》于20年1月25日在文学城上发表(见我的文学城博客),建议轻病用甘草干姜汤。

3.  1月23日,官宣武汉封城。武汉至4月8日解封,但类似的封控被推广到全国各地达三年,直到2022年12月解封。其中全国怪象包括全民口罩、公共场所的“大白”(全身白色防护服的人员)、近乎强制的核酸检测和疫苗、出行限制,等等。

4.  当时我家西边邻居住两白男,父亲2019年底刚过的90岁生日,居家;儿子60多岁,做优步司机,通常在奥兰多的迪士尼附近接游客。2020年2月初,两人都病了,十多天没看到人。2月底时才在院子相遇,自称父子两人重度流感,但没有发烧,医生让多喝水,加强卫生,没有开药(好医生)。两人都经历十多天后才康复,但数月后仍不时有胸痛,气短;据说一直没有发烧,仅有过轻微轰热感觉,都有发生过胸痛,父亲6月份还发生一次相当剧烈的胸痛。

5.  当时我即怀疑他们得的是武汉肺炎,聊天时保持着五、六尺以上距离,很快就回家。不到两天,我就出现典型症状:极度乏力、厌食、味觉丧失,没有发热。发病第一天完全吃不下任何东西,仅喝了点生姜红枣水(家中没有其它药)。之后数天也只喝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糊。隔天室友给扎针,取肺俞、和肺经与胃经上的穴位,针后感觉略好。八、九天才觉得基本康复,唯一后遗症是呼吸变短,没有发生过胸痛。试着放慢呼吸、气聚丹田,但在康复后短期内做不到。同屋两人则一直没染病,尽管没做任何隔离措施。除了我们三人,街坊中没听说还有谁得病。

6.  觉得康复后第三天,整理院子,包括砍树,只干了一个来小时,便觉得累。第二天又发病,相似的症状,但较轻,但这回,身体略有点轰热。又做针刺治疗,刺同上相似的穴位,又喝生姜红枣水。四天后康复。推测是在康复后,体内仍有病毒,容易复发,但这回,免疫系统似乎有所反应。

7.  之后,2022、2023、2024,几乎每年又阳了一次,每次症状减轻。22年服过一次湖北“肺炎一号方”,23年服过一次“连花清瘟胶囊”,感觉没用,还是做了针刺治疗,效果轻微。这两次都有试剂检测是新冠阳性。24年则症状很轻,没有科学证据,但症状感觉是新冠,服用了个自拟方:生姜、红枣、鸡内金、淮山。隔日即愈。

二、讨论

1.  冠状病毒古已有之,引起感冒症状较轻,因此,以往并不引起重视。直到2003年,一种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最初从死者分离出来是衣原体(一种微小的、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后来找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非典的致命症状被认为主要源于自体免疫的过度反应,或称细胞因子风暴。其次有其它细菌病毒的并发感染,如衣原体等。细胞因子风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烧,包括流感也是如此。SARS重症患者的主要后遗症包括肺纤维化,因为肺受伤害;和股骨坏死,缘由被使用大量激素。

类似SARS病毒后来被发现存在于蝙蝠,推测传至果子狸或其它动物,然后传人。这些病毒研究主要在数家美国和中国的实验室,包括武汉。

2.  武汉肺炎很快被证明是另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于SARS。早期专家给出观察:有限的人传人,易传老人,而一般不传小孩。主要症状:乏力、厌食、失去味觉,严重的话,咳嗽、呼吸困难、白肺。由此推测,病毒主要影响消化道和呼吸道。而小孩一般不病,推测两原因:一、小孩气血畅通,包括血管璧光滑;二、小孩没有恐惧心理。

早期的患者一般不发烧,基本没什么免疫反应;乏力厌食、味觉丧失,暗示着消化道细胞受到伤害,机体对应停止进食,以做修复。这些表征也暗示着病毒没有很强的毒性,同时免疫功能似乎不知道如何应对。如果发烧的话,可能是并发感染,毕竟很多人体内一直存在病菌病毒。

3.  李医生的死因不明。该医生开始时病情不严重,直到二十多天后忽然恶化,死后不见解剖鉴定。如果纯感冒病毒感染,七至十四天当自行康复。二十多天后的忽然恶化,暗示着有多种可能:并发感染;医过;恐惧;或因过劳导致病毒复发,导致肺栓塞,心梗。此外,还可能会有其它稀罕的原因,如中毒,过敏,脑梗,或什么罕见病,总之,未见任何科学鉴定的死因,只是推测其死因可能是武汉病毒。

武汉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一旦发现数例病毒性传染病,其病毒应已传遍世界多数地方,假定武汉是病毒发源地。确实所有证据都指向武汉是发源地。

4.  新冠肺炎容易复发,说明康复后,仍有病毒存在于体内,甚至有可能存活达数月。另外,显然不少人有无症状感染,条件适当便会发病。这些表面没病的人,也有很小的可能会把病毒传染他人。实际上很多感冒病毒有类似情况,不少人体内潜伏有病毒,以至于一着凉,便感冒。

德国汉堡大学法医研究所解剖了约200死者,发现死亡的主因是肺栓塞,且多数死者体内都有血栓。意大利、荷兰、法国病理学家也发现,许多重症患者有血凝块,最常见的是血栓行至肺部,引起胸痛。表面康复后,体内往往还存在病毒,仍可能有血栓形成。需要静养,血栓可自行溶解。必要时西药有栓溶剂,中药有血府逐瘀丸(药物需慎用,都有副作用)。

实验室的研究证明,新冠病毒能侵染脏腑的上皮细胞,对血管上的内皮细胞侵染率则很低,但能引起内皮细胞发炎,由此引发血栓。因为病毒对内皮细胞的附着力很弱,有气滞血瘀的人才会引发血栓。

另外,据报道,病毒抗原的检测,肛拭子的阳性率高于鼻拭子,暗示着病毒的产生在消化道多于呼吸道。

我邻居的后遗症主要是偶发的胸痛,推测是血栓行至肺部,甚至到心脏。我本人气短也说明肺部受到伤害,但病症表现主要在消化道(味觉丧失、厌食、乏力)。消化道的表皮不断产生新细胞,修复较快;而肺部受伤则难修复。当时我连续多日只喝粥,直到康复,康复后数日也是清淡饮食,饮食、日常保养、和心情调整关系重大。我怀疑邻居的西式饮食和生活方式导致其康复缓慢。华夏传统应付感冒有:戒生冷、戒不易消化食物、戒过劳、尽可能多睡。与之相反,西人多继续其日常冷食冷饮,西医似乎没有治疗感冒的好方法。

5.  用药:武汉肺炎初起时,我便发表可使用甘草干姜汤(见我2020年1月博客“肺炎”)。推理:此方为太阴病的经典方,刚好对应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同时病毒被认为寒湿为助,而干姜性燥热,可与之相抗。然而,随着病毒传播及气候变化,很多病人不再显为太阴病,该方后来可能不宜再普遍应用。

2月份我便亲历病毒,自己用了姜枣汤,主要因为自己是寒瘀体质,以暖胃健脾为主。后来中国各地有出现多种中药配方,都依据“病邪入肺化热”,普遍着重于清热解毒止咳。而本人认为,应以脾胃为主。最后,自拟一方:鸡内金,淮山,生姜,大枣;(鸡内金与淮山打成粗粉)合煮5分钟;用量大约各5-10克。鸡内金健脾胃,也有疏通的作用;生姜亦健胃肠,去皮的话则热,不去皮则算是温性。

中药用于脾胃的方子很多,可能有更适合的方子,上方主要是从药食同源的角度出发,应该比较安全可靠。健脾的基础方,白术、茯苓、炙甘草应该也是能加进去的。

新冠病毒本质上属于感冒病毒,引发自限性感冒,因此,实际上无需任何用药,休息几天,注意饮食,自然会好。除了严重气滞血虚,血流不畅,会引起血栓。用药恰当的话,则能加快复原。

6.  新冠病毒流行在华人社区特别突出原因讨论:首先,华人普遍脾胃较弱,偏寒湿。例如很多华人倾向喝热水,不能吃生肉等。思虑多会导致脾胃气滞,即“思则气结”,后天的多思也会导致脾胃气弱,气滞则有助于病毒附着于细胞。这也是相互印证脾胃是新冠病的关键。

另外,饮食和卫生方面也有问题,譬如在北美,在传统西式超市里,干净清新,感觉没有戴口罩的必要,事实上,在佛州,当年我家附近Aldi超市里的两位白人雇员并没有见过戴口罩;相比之下,附近的亚洲超市都让人感觉要戴口罩。

余以为,脾胃才是抗新冠病毒的关键。无论是预防、治疗、和病后修养,重点都在脾胃,除非肺部或心血管方面有重大问题,必须针对性处理。

7.  每天,人总要吸入一些尘埃、花粉、非致病菌、其它生物的病毒、等等,机体会将它们按部就班清除。如果进入了认识的病菌病毒,则会重点清除。因此,对普通感冒病毒,只要注意休息和饮食,正常人0-3天便复原了。当年,新冠病毒作为陌生颗粒,人体防卫体系在初始阶段没有反应,以至于会拖延多日,可以说是造成超长时间的感冒。一旦该病毒流行一段时间,被多数人的免疫机制认识,便会成为一个普通感冒病毒。

人类存在多种病毒,只有少数是人类原有的,多数来自其它动物。病毒都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感染其他动物或细胞是偶然的、和低效的。经过在人细胞传代后,便有可能变异成为人病毒。此后人体免疫机制会发展出识别能力,能比较有效抗病毒。其中道理并不完全清楚。

例如,天花病毒起源于牛,挤奶女工对天花则有一定程度的抗性,欧亚大陆病天花者死亡率为1-30%;而当年美洲原住民对天花特别敏感,据报死亡率达40-90%,天花甚至使得北美部分原住民部落消失,部分原因可能之前美洲人并不养牛,其免疫系统对牛病毒不能识别,毫无防范。

人类史上最大的瘟疫,1918年流感,可能起源于鸡流感病毒和猪感冒病毒的杂合体,感染率约50%,患者死亡率10-20%,北美的原住民特别敏感,尤其是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如阿拉斯加某爱斯基摩人村落,80个人在一周内因流感死去72人,可能因为他们从没接触过鸡和猪。相比之下,在中国没有形成全国性瘟疫,死亡率亦不高,并未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瘟疫,主要原因恐怕是当年养鸡养猪是华人的主要家务之一。

8.  疫情小结: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于2019年底出现在武汉。有几个条件促进了新病毒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普遍存在气滞血瘀;饮食油腻,低品质油脂和食品添加剂,促进淤滞;人类的体温普遍降低,比几十年前低了半度,低温会促进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当时武汉的寒湿环境;可能还有恐慌和缺乏理性的处理,及卫生条件和人口密度问题。(有消息说当时的武汉官员无人染病,推测是由于生活条件、尤其是饮食、和居住条件较优。)

因为武汉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病毒不可避免的传至世界各地,各种大规模疫情的报道充斥传播媒体。不过,本人却没有任何认识的老人单纯的死于新冠病毒。

9.  口罩:口罩的发明主要是利他性的,如皇帝要求送饭菜人戴口罩,包括一般食品加工人员最好戴口罩;外科手术中的医护人员必须戴;病人出见他人应自觉戴口罩。在利己方面,唯有在污染的环境中有利。长时间的戴口罩不利气的畅通,有可能有助于病毒吸附和侵染细胞;更过分的是密封的防护服。至今并没有任何科学数据支持口罩令有益于此次抗疫。当然,在某些环境下,如卫生条件不太好的场所,戴个口罩应该是明智的。

10.  疫苗:疫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多个重大成功的例子;然而,实际上不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对于疫情,疫苗的实验是应该的,但未经可靠的实验而大规模几近强制性的应用,令人怀疑。对一般感冒,未听说有疫苗研究,更没有成功的例子。流感疫苗研究和应用多年,有关人员称减少了流感的流行,但说服力不强。新冠疫苗已被证明不能防止传染。如果疫苗消耗了部分人体抗病潜能,那么,接种该疫苗恐怕会有降低抗其它疾病的风险。

11.  最后,病毒是否会带来的正面结果。病毒是完全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复制,并会导致细胞死亡。因此,病毒一般偏爱癌细胞,因为癌细胞处于不断复制中。有数例的报道,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体内癌瘤消失。

后记:

本文力求:真实、理性、客观、简洁。

新冠疫情似乎已经过去,但本人却没有见过比较客观的总结。本人退休多年,没有任何利益团体瓜连,且50多年的学习工作经验曾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营养学、肿瘤、中医等,因此,不会只从一个专业和某些职业或团体利益立场出发。当然,本文主要涉及本人及对周围的观察,仅希望留下一个比较客观的和科学的记载。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