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那些旧照片保存着昨天的温度,勾起我对往日的一片深情。我如今已远走天涯,可故土瑞丽却常入梦乡,因为青春岁月是冲不淡的时光。那一片热土曾向我们张开双臂,给了我们温暖的怀抱。那是我们挥洒汗水的土地,也是我们青春失落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欢快的笑声,更有我们闪过的泪光。我们的情早已汇入了瑞丽青江,我们的魂依然遗落在景颇高山……
[
阅读全文]

节奏是大自然的钟摆,是生命的律动。地月运行,四季更换,山川跌宕;生活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生四季,转眼就春去冬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节奏。如果你会开车,就能体会节奏的重要。假设你总以40公里的时速前行,那车和人都会变得很累。长时间的高速驾驶也会让你精力分散,这就是为什么高速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休息场地的原因。进退有据,[
阅读全文]

段绍龙学友(中)
段绍龙是我大学的同窗,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就这么走了。他是在温泉泡澡时突然失去知觉,送到医院已无力回天。
前几天他在网上看到我园子里的花卉还说:“我是月季玫瑰分不清的人,所以就不知是什么花了。只知道好看。”我与他相知已久,知道他是一个其言甚真,待人至诚的人。
记得教学实习时,与施甸中学一场球赛中因相互冲撞[
阅读全文]

1987年,卡拉扬在新年音乐会上指挥《拉德茨基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一直是维也那新年音乐会的压軸曲目。也是老约翰唯一能与小约翰比肩的圆舞曲。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按惯例最后加演《拉德茨基进行曲》。音乐响起,有人随节奏鼓掌。卡拉扬慢慢地转过身来,用手遮在耳边,表示他很喜欢听到这个掌声。接着他为观众的击[
阅读全文]

自古咏中秋,无人能过苏东坡。
公元1076,丙辰中秋,苏子大醉。突发奇想,究问明月,何时而来?如有天堂在,“今夕是何年"?欲访月宫,“琼楼玉宇”“不胜寒”“弄清影”,笔调转凉。......还是人间好。
光影灵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想起七载不能相见的兄弟,月儿不应恨我吧,为何骨肉分离你却圆?既而豁然,“[
阅读全文]

引语:邻里的交流,无不在这一点一滴中!
图纳(Tuna)老太是我的邻居。常着一身睡袍,消消停停地立在清晨的阳光下。她门前绿茵茵的草坪总是修剪得平平整整,一丝不苟。有时我刚走出家门,已见她提着两袋食品从市场归来,“早上好!”一声问候里,她悠然的神情中漾溢着笑容。
说来图纳老太已经八十多了,依然精神矍铄。平日里就一个人在家过日子。[
阅读全文]

雨果将法布尔的《昆虫记》称作“昆虫的史诗”,一点也不为过。法布尔毕生对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实验,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写出来,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昆虫记》讲述了100多种昆虫的生活,也涉及不是昆虫的蜘蛛和蝎子。
圣甲虫是最大的粪金龟,身长26-40毫米,大部分时间都隐身地下,一旦嗅到牛羊粪便的味道,就蜂涌而至,为抢占有利部[
阅读全文]

古希腊先贤希波克拉底关于梦的理论很简单:“在白天,灵魂吸收影像;而在晚上,灵魂产生影像。”只是,有些影像深藏在脑海之中,这些白天无法唤起的记忆,有时会神奇地出现在梦境之中。梦境离奇荒诞,却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和灵性的闪光。
美梦、春梦、噩梦、黄粱梦、庄周梦、梦里南轲……“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里花落知多少?&rdquo[
阅读全文]

潘金莲史上确有其人,河北清河县人氏。父亲官拜知州,丈夫武植进士出身,乃堂堂男儿。二人白头偕老,子孙满堂。如不是施耐俺将她改妆于笔下,本该同所有幸福的家庭一样,也将默默无闻,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如果说《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在《金瓶梅》里,潘金莲已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
说到《金瓶梅》,那可是表现明末社会[
阅读全文]

二十年前买下这幢老宅时,它已有近四十年的房龄。中介带我们看房,一看房型就很喜欢,进入室内,高高的天花板令人舒畅,老式的客厅与餐厅之间有一道实木刻花玻璃墙及两扇梭拉门隔开,连接居室与卫生间的走廊十分宽敞。两个主卧、客厅及餐室都朝北向阳,十分舒服。没有一刻犹豫,当场就拍板拿下。
事后从中介知道,首任房主是一位意大利建筑商,按意式风格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