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八年版来自老邻居家,带函套,八一版来自图书馆,铅笔字是图书馆写的。)
我看小D时,在我们美术馆后面的公园遇见带侄子荡秋千的法国厨师。我问他,最伟大的法国作家是谁?毫无悬念,他答波德莱尔。其实,我心底还给他选择雨果。那日回家,我倒要考考厨师长,最伟大的中国作家是谁?同样毫无悬念是鲁迅。
我想,他这个选择是有被动接受的,来自从小[
阅读全文]

(四年前我重读了梭罗名著《WALDEN》的上海译文出版社中文版,徐迟译。今年八月初至十一月底,我对照了徐迟的译文,读完原版。我摘抄英文附加中文的笔记,再按照摘抄理出线索写这篇读后感。我肯定会有不少浅薄感想流于篇幅,然而,愿意分享等待指教。)
如果喜欢阅读,或观察鸟,或热爱小动物,或钟情钓鱼,或木工造房子,或种植,或徒步,或野营,或滑冰,或[
阅读全文]

(五月六日上午前院的Bluebell蓝铃花,令我想到电影里的蓝铃花。)
一
很多电影,看过之后,仅留下一两个镜头,如小时候坐在浦江游览轮渡,到了吴淞口返回。若干年后,重看,反复看,恰如出吴淞口,领略海阔天空。
TheRemainsoftheDay,1993年出品,电影里处处充满着二战结束后的大英帝国落幕时的落寞。好像原著石黑一雄把这付长日将尽的扁担两头重重地压在了霍[
阅读全文]

此读书笔记写于2018年3月11日。今日发在博客。我写读书笔记,爱记下读时的思绪。
隔了三年重读笔记,稍作文字修改。记得读过之后,2019年夏,读了《老残游记》。这本《回望》并不比《繁花》逊色,因为胜在材料翔实。有这样的父母,才有金宇澄这支写出《繁花》的妙笔。我每次回去,都会几次经过上海作协的巨鹿路,想到会不会和金宇澄迎面遇上。或者看见那幢洋楼[
阅读全文]

二十多年前,朋友在粘贴纸上的便笺,重读时发现,格外惊喜,那种手写的静美,让我忍不住用手指轻抚。
这是根据TheMordenLibrary,NewYork1937年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重版纪念徐迟,一九九七年第一版,那时她在译文出版社工作,我托她买,可以打折,她寄到我学校办公室。
我的真学生小洁(这本书寄到学校时,你也在学校)要我推荐充实心灵的书,我第一本想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