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浞开始了他的帝国征服史。他首先灭掉戈,然后把这个地方赐给寒豷。这是个妙招,斟灌离戈不远,相又被监控了。相想必生就一副苦相,他的命实在是苦,他的灾难还远未到头。
灭戈之后,寒浞消停了六年,史书上没提他做了什么,不过他脑子肯定没闲着,从他后来做的事来看,他在谋划一举扫清夏朝所有的嫡系力量。
寒浞的军事才能无庸置疑,他打仗从无败绩。后[
阅读全文]
假如后羿的下场不是因为被报复,那么寒浞和纯狐就是十足的变态,只能这么解释:寒浞对情敌恨之入骨;纯狐为取悦新欢无所不用其极。
还是让我们选择复仇说吧,只有从这个角度看,那段充满阴谋与凶杀夏朝的历史才有一点点亮色,否则实在太黑暗了。画面太美不敢看,画面太丑就更不敢看了。
无论史书还是野史都没有说纯狐和后羿生了孩子,但《左传·襄公四[
阅读全文]
七寒冷之夏
就像后羿不甘寂寞走上前台一样,他的义子,“杰出青年”寒浞也憋不住要上台走秀了。他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义父的亲信被他隔三差五的弄掉一个,最后满朝都是寒青年的党羽,不仅如此,在义父打猎期间,他很好地“照顾”了落寞的玄妻,纯狐女士。可怜后羿浑然不觉,一边打猎一边打广告,爽得很,他跟太康一样,都不知道自己什[
阅读全文]
日食在古代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左传·昭公十七年》引《夏书》所载“辰不集于房”就是指日食,仅有的一个太阳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多可怕呀,所以中康暴怒,想必后羿也害怕,自己明明没有射那个太阳,它怎么就不见了呢?于是他们达成共识,派大将胤讨伐羲和,胤出征前模仿启,也搞了个出征演讲词,叫《胤征》,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如果写得像《甘誓》一[
阅读全文]
那时大禹余威尚在,夏朝是天下正朔,后羿不敢直接登堂入室为帝,而是扶植一个傀儡天子,自己担任幕后策划。他这一招很厉害,后世无数枭雄竞相模仿,真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或者最差的是曹操,搞了一辈子策划,到死都没称帝,他儿子曹丕从策划走到前台后,给他颁发了荣誉皇帝证书,是为“魏武帝”。
被后羿推荐上位的是“[
阅读全文]
高诱的注释里有一点写得含糊,后羿射河伯左目,并不是因为“河伯溺杀人”,而是为了宓妃。宓妃和河伯夫妻生活不美满,和后羿一见钟情,于是后羿让河伯成为“瞽伯”。这个地方问题也不大,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后羿成了诸侯?他不一直只是个神箭手吗?唯一解释就是,后羿真的就是诸侯,不是高诱瞎编的。
我认为高诱的注释是从屈原的天问来的:“[
阅读全文]
六后羿是谁
那两个让司马迁为难的家伙都不姓姒或(有)夏氏,他们一个是有穷氏,另一个是伯明氏,都是弑君篡位者,但他们都没有改朝换代。异性为王而不更朝的事很罕见,也让儒家子弟们感到棘手,只得竭力掩饰这段一朝多姓的历史,司马迁虽非儒家,但西汉是儒家的天下,他这么做能够理解,倒是他的后世子孙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对此颇有微词。
《竹书[
阅读全文]
启就这么语气坚定、态度诚恳地带兵出征甘水,一番大战之后,启和六卿赌赢了。没办法,用孟子的话讲就是“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终究已注定”。有扈氏“不怕痛不怕输,只怕是再多努力也无助”,他们虽然输了,但并没有像三苗一样彻底消失,到周朝时还存在,仍然用祖先的名字“扈”。
《夏本纪》写完启战胜有扈氏后,接着就把他写死了[
阅读全文]
启如愿以偿,子承父业,成了夏代的第二任天子:夏后帝启。不知道他登基时耳朵上有没有挂两条蛇?那两条蛇有可能被有扈氏吓跑了。
有扈氏是东方鸟夷部族,又叫九扈,以鸟为图腾,和颛顼的大伯青阳颇有渊源。青阳就是帝少昊,但史书对他曾为帝的历史讳莫如深,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少昊是个可疑的影子帝王。有扈氏很强大,当时活动在豫州河南及黄河北岸一带,他[
阅读全文]
考古学证明墨子说启不贤是有道理的,孟子说启贤明是没道理的。启的大名最早见诸于《归藏》。
《归藏》和《连山》、《周易》并称“三易”,《连山》已经失传,据说成书于夏代,而且字数多达八万言,这个不太可能,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还有说它是神农氏的作品,如果有人“大胆假设”神农打结打出《连山》我也没法子;《归藏》起初在传说中是商代的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