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真相与镜像的互动 (吕志青《南京在哪里》) 这个中篇我一直没看,就因为这题目。我直觉这大概又是那种文体探索性质的先锋小说,玩结构,玩语言,抖机灵,说了一大通,然后告诉你不知道南京在哪里,于是就不想看。 如果是十几、二十年前,就冲这小说名字我立马就会看的。先锋小说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步入晚年,在读过马原、孙甘露、格非、残雪、北村、余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6-03-10 15:35:47)
宋清已经没有时间写诗了,为了完成生产指标和多拿奖金,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回到家,常常一身臭汗,澡都顾不上洗倒头就睡。梦乡才是他一天最好的时光,他梦见自己和梅丹凤徜徉在铺满鲜花的校园中,梅丹凤在花丛中朗诵著他的诗……他不仅不再写诗了,给梅丹凤的情书也少了,尽管他很想写,可一旦拿起笔又不知该说什么,他无法走进那个南方城市的风景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3-09 19:18:52)
梅丹凤上大学前,来过宋清家几次。宋清母亲眉开眼笑的,明里暗里猛夸梅丹凤,父亲没说什麽,但宋清看得出来其实父亲挺高兴。
宋清一直没去过梅丹凤家,高考前不敢去,高考后更不敢去了。梅丹凤倒也没有勉强他。 到了要上班的日子,一大早宋清就换好衣服准备跟父亲去上班,父亲说:不急,放你几天假,跟你同学好好玩玩吧,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了。母亲悄悄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丹书”还有别解,指的就是大禹治水时得到的”洛书”,也即《洪范》,神奇吧?可《洪范》的内容和姜子牙给周武王讲解的内容出入甚大,不可能是同一本书。中国历史或传说有个”优良传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编一段神奇的故事(有的还极度缺乏想象力,基本属于抄袭),至于后人怎么看管不了那么多。编故事的人当时是有”政治任务”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阅读札记:一个北方乡村的现代野史 (杨争光《从两个蛋开始》) 杨争光的作品一直扎根于陕北大地,读他的文字总让我想起与秦川有关的风物,比如羊肉泡镆。与同乡陈忠实不一样,陈的代表作《白鹿原》企图将野史变成历史,其笔下的秦腔“听”起来如同西洋美声般字正腔圆。杨反其道行之,他以记野史(或曰笔记体)的方式表现一个陕北乡村的现代史。 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6-03-08 18:59:19)
宋清的诗不仅有了读者,同时也有了抒情的对象。自《雪中梅》后,宋清的文运一下子好了起来,寄出的诗作有一半被采用,有两首居然还登上当时很有影响的诗歌刊物《星星》上,在校园诗人栏里。
宋清想把《诗刊》上的诗复印一份给初中的语文老师,毕竟是她最早赏识宋清的,宋清一直对她心怀敬意和感激。在远离校园的郊区,宋清意气风发地望著金黄一片的麦海,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3-07 18:49:07)
殇 —纪念高中的一位同窗 宋清没考上大学,跟他爱好文学,确切地说与他爱写诗有关。
分数下来那天,父亲和母亲一个劲地斗嘴,都不敢往明里说,他们知道儿子自尊心极强而且多愁善感。初中时,宋清有次考砸了,父亲结结实实吼了他几句,他一声不响揣上所有的零花钱跑到黄山周游了一圈,害得父母嘴唇上起了一圈泡。
宋清人从黄山回来了,心却依然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刘向先生是汉代的史学大家,似乎有个只属于他个人的数据库,里面装满了历代昏君的黑材料和明君的白材料,可以随时随地往外喷,这使他看上去更像个才华横溢的小说家。比如《列女传·夏桀妺喜传》就妙笔生花地告诉后人夏桀有多么腐败,除了大型酒池和众多醉鬼,最过分的是批评夏桀经常把妺喜抱在膝盖上,我猜刘向可能从来没有抱过老婆。其实直到西周,当时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母亲把儿子从地上拉起来,说:“儿啊,你放心,天无绝人之路,爹娘一定让你上这个大学!娘挨家挨户去借,把房子卖了去凑,老娘就不信攒不了八千块!李奶奶儿子都能娶上媳妇,凭什么我儿子上不了大学?!” 董根生到底是个十七岁的少年,闻言喜出望外,傻头傻脑地笑起来:“真的嘛?娘?”母亲用毛糙糙的巴掌擦拭着儿子脸上的泪痕,说:“傻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夏维东 董根生捧着饭碗,默默地往嘴里填拨着饭菜,心脏“砰砰”地跳得厉害。他需要用力捏住碗筷才能不让他们颤抖、跌落下来。他在等待开口,等自己的勇气积攒到能够脱口而出的时刻。他已经憋了三天,今天非说不可了。 父亲像往常一样,只是偶而“嗯”、“哦”几声,表示在听母亲说话。母亲年轻时做过几年村妇联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