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男儿

回首往事,与大家分享。
博文

逃回上海国庆节正值农忙,因此即便回上海也只有三五日,必须赶回。春节农闲,可以回上海半个月左右,大家都非常盼望这全年最长的假期。1969年的春节近了,我们从1968年9月初赴崇明务农,便没有回家过,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春节回家团聚。我们这一班的班长姓唐,是文革之前的老社会青年,那时候已经二十四、五岁了,人非常宽厚,整天乐呵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带什么回上海 每年回上海过春节,是件大事儿。那时候,毛主席他老人家鼓吹抓革命是真,促生 产是假,弄得万物匮乏,民生凋敝。我们在崇明,能带一点农副产品回去,对家里过年也不无小补。因此,每到年底,大家都会去附近公社的农民家采购,什么黄豆、花生、蚕豆、白扁豆、糯米等等,多少带一些回家。
崇明有十个国营农场,十来万上海知青。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深夜场电影 我们连队的附近有一家砖瓦厂,崇明人称它为“窑厂”,专门烧制建筑用的砖块。忙 的时候,把我们连队的人也拉去帮忙。毕竟是“厂”,条件比连队要好一些。厂门口有一大块水泥地坪,平时用来晒砖坯,过年过节,县里的电影放映队来放电影,这块水泥地坪便用作露天电影院。放映队巡回放映,窑厂是一个点,我们连队因为靠得还算近,所以轮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本黄色书 文化大革命期间去崇明岛务农那几年,生活非常枯燥,想看书也没有来源。那一日傍晚,从朋友处看到一本《莎士比亚戏剧选》,不禁眼睛发亮,捧出一万分的诚意同他情商,能否借来一阅。朋友说,借阅可以,不过看完后必须归还。他也是害怕孔乙己般的“读书人偷书不算偷”的恶习吧。我当即赌咒发誓,一定有借有还,然后便喜滋滋地捧着书回到宿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第一次喝醉 我没有酒量,喝半杯啤酒便脸红心跳,因此年轻时滴酒不沾。但是去崇明务农的第一年,却一口气喝了一瓶桂花酒。那是1969年的国庆节,大家都回上海过节,人走得太多,总得留下几个看家,连长命令我留下,心里不舒服,嘴上却不敢讲。10月1日那天,连队里冷冷清清的,没有几个人。同宿舍还有一个朋友留守,绰号叫“老先生”,黝黑精瘦的小个子。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谁是英雄?崇明水乡,耕田用水牛。五、六百斤的大家伙,牛背的高度可以齐到肩膀。队里几个专门使牛的小伙子骑术了得,跨在牛背上,一声鞭响,那大水牛便听话地奔跑起来。有时候,他们为了显本事,故意策牛飞奔,真个的四蹄腾空,与骏马无异。牛背上的骑者满脸得色,好像自己真的成了驰骋疆场的大将军;牛下的观者艳羡不已,佩服之极。我从未骑过牛,说实话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河里有什么
乡下没有浴室,炎夏溽暑,河里便是洗澡的处所了。三伏天太热,中午是不下田的,大家便去河里戏水。河水深可没顶,浅才及脐,那时候还没有污染,河水清亮,不乏鱼虾等水产。
在河里抓鱼是不可能的,但另有一项收获:摸黄蚬。我不知道这种贝类在北方叫作什么,在上海就叫黄蚬。今天洛杉矶的中餐馆都有一个菜色,名叫“葱姜大蚬&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抓鱼去 崇明岛是水乡,河流纵横交错。江南种稻米,田里也都是水。有水便有鱼,所以抓 鱼是大家的业余乐趣。稻田的水从水渠进来,换水时排到明沟里去。明沟通着河,河里的鱼会游进来。鱼性好逆流而上,不独鲤鱼为然。加拿大好像有一处景点,专看棕熊在水里抓三文鱼。那些三文鱼不也是逆流而上吗? 崇明水乡多河鲫鱼,游进明沟之后,见稻田放水,便从放水口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大力士
农村的活儿,其他倒也罢了,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挑担。我一米七九的身高,人又长得瘦,绝对不是挑担的最佳体型。平时一担水一百二十斤;秋收时一担稻一百五十斤;冬季修水利一担河泥一百八十斤;不见得叫女生来干,当然都是男生的活儿。挑水的难处,在于不是平路,得从河埠头挑着水桶一节一节台阶往上走。不过对于当时十八、九岁的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两天两夜不睡觉干了两年大田的活儿,我被分配到林带班种树。连队里有大片的桑树,因此我们还负责养蚕。蚕宝宝从蚕苗到吐丝结茧,不过个把两个月。小的时候,一层桑叶铺上蚕匾,宝宝们可以吃上好一阵子。一展眼长大了,个个白白胖胖,圆滚滚的,吃起桑叶来风卷残云。厚厚的一层桑叶铺上去,只听得“沙沙沙沙”的声音,转个身子回来,桑叶只剩下经络了。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