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客》杂志看到一篇文章:“中国富二代向西方进发”,文章很长,我这里把它摘录、概括一下。
原文链接: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6/02/22/chinas-rich-kids-head-west
(中文名字均为音译。蓝色字体是直接翻译摘录。)
*****
《公主我最大》
文章首先介绍了一部正在网上热播的真人剧《公主我最大》,作者去温哥华的拍摄场地观看。这部真人秀是37岁的[
阅读全文]
前些日子,有网友在博客里提到多伦多“无霜日”,即多伦多地区今春最后一个有霜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夜晚的最低温度不会再低于摄氏零度(华氏32度),也就是不会再有霜冻了。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蔬菜、一年生的观赏植物,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室外露膀露腿地享受阳光雨露了,这个日子绝对值得庆祝。
当然“无霜日”不是绝对的,天气可以有反常。但这[
阅读全文]
小时候曾住过的地方不远,有一家米店,放学回家经过,有时会驻足呆望一会儿。平时是没什么可看的,但米店进货的时候,自有一番戏剧性的热闹,不由就慢下脚步来。
运米大卡车上堆满了一袋袋的米和面粉,车在店门口一停下,乒乒乓乓地放下车后的护板,立即从店里跑出两个身强力壮的男职工,用长木板搭起一座“桥”,开始卸米。其中一个跳到车上,把米袋[
阅读全文]
听说现在很流行咸味烘焙:洋葱麦芬、蔬菜松饼、香葱曲奇,等等,少油少糖,大力减肥、维持理想体重。我也赶赶时髦,做几个菠菜松饼(scones)。三个重要材料:1)菠菜。切得很碎,滚水里焯一下,挤干水。(超市里也有那种冰冻碎菠菜,专门用来做烘焙的,很方便使用。)2)红椒。Roastedredpepper,即烤过的(不辣)红椒,超市有瓶装的卖。也可自己把红甜椒切成很小的丁[
阅读全文]
我的小女儿八年级时曾告诉我们说,她的一个女同学在学校里抱怨妈妈多管闲事,每星期要翻她的书包、检查她的抽屉,她不信任妈妈了,自己去买了一本有锁的日记簿,平板电脑上也设了密码。
我先生当即对女儿说,你放心好了,我们不会去读你的日记。不过,如果你不放心,也可以让妈妈给你买一本带锁的日记簿。
父母该不该偷读青少年孩子的日记或私信?无论在网[
阅读全文]
小时候有一年,我父亲被派往长沙的一所大学短期工作。正值寒假,父亲对我和母亲说,你们跟我去吧,到乡下玩玩。
他说的乡下,就是长沙北边汨罗县的农村,那所大学在那儿办有一个农场。汨罗江从农场的边缘经过,就是屈原投江的那条河,准确投江地点还要朝西北一些,近洞庭湖。
(汨罗江)
因为大雪封路,长途车不能正常运行,我们在农场多住了几天,场[
阅读全文]
这是我深更半夜突发的奇想,或者说,是在万籁俱静中悟出来的道理。
这个想法源出于前几天和同事J的对话。我和J一起到公司楼下的饭店去吃午饭,闲聊中她透露说,自己是个懒人,凡是周末通常要做的事情,比如购物逛街、走亲访友,她都在星期六做完,星期天她几乎从来不出去,整天呆在家里。
整天在家里干什么呢?做饭。做接下来一个星期的饭菜。
J有三个孩[
阅读全文]
母亲:她在丛中笑
~~~
母亲生长在江南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老房子的院里有桃树、梨树,种植的和野生的各种灌木,每年春夏坡地上开满五彩缤纷的野花,热闹非凡。
外公喜欢养花,院子的花圃里种着牡丹、月季和杜鹃,摆满了茉莉、米兰、栀子、紫罗兰等盆花,墙上爬着牵牛花和常青藤。工作之余,外公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欣赏评论他的植物,剪枝、浇水、移植[
阅读全文]
我想拥有一棵玉兰树,于是八年前的秋天,我们从苗圃搬回了一株玉兰灌木。
那是一枝开粉色花的,店里有大小两种,我们没耐心等小树长大,还特地买了枝大的,树上已经有了花骨朵:
次年四月底开花了,开得比较稀,总共才十朵左右,大部分花骨朵最后没有开:
第二个春天开得多了一些:
第三年,四月初的花蕾已经有一寸多长,不料下了一场雪,又下[
阅读全文]
这几只汤,贡献给菲儿发起的母亲节烹饪大聚会,顺带给饭馆留一张求职简历。大厨当不了,二厨也许有希望,三厨想必能胜任,要不就在饭店里做个汤司令也行……谁叫我爱喝汤,小时候家里叫我“汤罐头”。
******
意大利婚礼汤(ItalianWeddingSoup)是意裔美国人的一只家常菜,第一次吃到是在一位朋友家里,以后在意大利餐馆里也吃到过。
汤里有蔬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