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博文
(2004-10-28 21:56:58)
BloodyVenus[ dayeheye_ren@chinaren]

(一)有人想娶宝钗吗?   
刚刚看到有人说宁娶宝钗也不要黛玉,随手写此贴来玩。先来个“得胜头回”,想起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我不看,但妈妈爱看,陪她也瞧了几集,以下观点“版权”和妈妈共享:
  紫薇性格温柔,可谁娶了她,才叫倒霉呢。永远的忍让、克己,永远以主动撤退表示不满委曲,一辈子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10-28 21:42:44)
栀子 [c_jasmine@sohu]
宝玉与湘云的关系,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其一如周汝昌所说宝玉家败后沦落为更夫,湘云做了乞丐,日后重逢,两人结为夫妇,相伴终身,证据是31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另一个版本则是湘云嫁了卫若兰,不久孀居,证据是来自脂批,两种说法争论已久,并无结果。 暂且搁开结局不谈,就小说中的情节来分析一下宝玉与湘云的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4-10-28 20:29:15)
创作《红楼梦》的动机 2004-03-28 文学城 二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清乾隆中页(1765年),有一本《石头记》忽然出现在北京,几年工夫就盛行起来,当时还都是手抄的写本,每套价值数十金。《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今天,《红楼梦》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名著,红楼梦学(简称红学)也成了文学领域的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10-28 20:26:59)
rt454 2004-06-25 文学城 一、贾母的性格:   贾母并非是个恪守礼教的老太太,从她自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女孩子时活泼不下湘云(为此头上还跌了个窝,凤姐曾拍马屁说是“载福的”);当媳妇时干练不输凤姐(常以此教训凤姐不要太骄傲),即使年代久远,老太太的话多有夸张,起码表示她是欣赏这两种性格的。此外,晴雯、紫鹃、鸳鸯几个丫鬟明着都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4-10-28 20:26:02)
散淡的人 2004-06-30 文学城 谈论红楼梦的很多,但从政治方面的不是很多.这里不妨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一下,或许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果. 所谓"政治",从国家来讲是政权和管理方式.对家庭而言,则是一个家真正主事的人和这个家庭的生存方式(财产的支配).做为锲入点,不妨拿宝玉的婚姻为开始. 谁能决定宝玉的婚事,谁将来就能得到贾府的财富: 先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4-10-28 20:24:37)
空旷海底的鱼 2004-07-05 文学城 宝黛的爱情是不是《红楼梦》的故事主线呢?然而《红楼梦》却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 的名著。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却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宝 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红线耀眼眩目,但是,如果把宝黛 爱情的发展看成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却常常延宕。中国读者读惯了《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红橡树 2004-07-06 文学城 时至今日看红楼梦居然还能看出新鲜花巧,可见所谓伟大作品真是无穷无尽的。而且这种所谓自然主义的无穷无尽,更加令人惊喜。象尤利西斯那种作品,自然也有一千种解释,但每一种象征都一样地无凭无据牵强附会,只是弯弯曲曲的指示隐喻,即使煞费苦心破解出来,获得智力提升的假想快感,也未免太过干燥,缺乏感官肉体的欢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4-10-28 20:19:40)
空旷海底的鱼 2004-07-06 文学城 在现代人眼中,无论是审美角度还是“实用”角度,林黛玉都不如薛宝钗;至多有人用“病态美”一词来概括黛玉的动人之处,博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其实,当读者对黛玉评头论足时,殊不知自己已陷入世俗审美观的泥潭。因为黛玉的美不在于她是否有宝钗式的勾世媚俗的容貌,而在于她浑身蕴籍的无以复加的悲凉! 先请看曹公为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lazyjacky 2004-06-01 文学城 黛玉: 您重情义,肯包容。现代男性喜欢黛玉是困难的,这是一个对爱情精于计算的年代,黛玉问题特多:体弱多病,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她在一起,非要有很多的耐心不可。 很多人以为,只有宝玉那样“娘娘腔”的人才会对黛玉陪小心,其实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的男人,才懂得欣赏黛玉的性灵之美——她是最纯粹的女人。选择黛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PUTI 2004-07-25 文学城 日前见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把“重拍演员基本阵容”、“廿年之后重拍,演员阵容强大”、“重拍演员已定”。。。贴上互联网,每次还附带大量的中国影视明星照片,以吸引眼球。现在恐怕大家多少看过一二吧,好象这里也贴过。有不少评论,但点击率虽然颇高,却仍然称不上反映热烈,因为这毕竟是网上的“炒作”。纵然是“明虾炒爆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6]
[37]
[38]
[3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