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爱情悲剧的一次预演
(2004-10-28 20:24:37)
下一个
空旷海底的鱼
2004-07-05
文学城
宝黛的爱情是不是《红楼梦》的故事主线呢?然而《红楼梦》却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
的名著。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却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宝
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红线耀眼眩目,但是,如果把宝黛
爱情的发展看成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却常常延宕。中国读者读惯了《水浒传》中林冲
、武松、鲁智深等情节紧凑连贯、故事集中完整、人物性格突出鲜明———动作性强
的一类小说,面对《红楼梦》这样一部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的艺术作品,人们该是怀着
怎样急迫的心情来看待这一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的结局呢?遗憾的是,现行一百二十回
本的《红楼梦》,并不是全部出之于曹雪芹之手。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红楼梦》没有
被彻底完成(按脂砚斋的说法,红楼梦是百回大文,曹雪芹基本上完成了全文,并且脂砚
斋还瞩目过全文,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三十回散失了)。现在红学界普遍认为后四
十回是他人续补的,本世纪初胡适考证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作(程伟元、高鹗说,他们
从民间藏书家那里先搜求到二十余卷,后于鼓担上购得十余卷,前后可以接?,对漶漫
之处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遂成现在的一百二十回本),现在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据美
国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周策纵先生考证,高鹗从程伟元那里拿到书稿,可以进行从
容写作的时间只有四个月,而这四个月要完成二十三万七千字的写作,又要照顾前面的
伏笔引线,又要模仿曹雪芹的文字风格,能使后四十回成为今天的模样是难以想象的。
①
不管怎么说,《红楼梦》没有完成,宝黛的爱情线索中断了。阅读《红楼梦》,我们就
会关心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特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结局,不同于程高本的这后
四十回,那么,宝黛的爱情悲剧曹雪芹是怎样设想的呢?“脂评”向来被红学界的红
学家们所看重,但对宝黛爱情悲剧只说是黛玉先亡,可谓语焉不详。
那么,从前面的八十回中,我们能否了解到最终形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呢?我认为可
以,其中第五十七回是关键。第五十七回之前的描写是这样的:黛玉一到贾府,宝玉就与
她相亲近,行则不离,卧则同榻,一个是贾母的嫡外孙女,一个是贾母的嫡孙,备受贾府
权利宝塔顶上的贾母的宠爱。宝玉的姨妈携女儿薛宝钗来至贾府,薛姨妈向王夫人言
说金玉姻缘的事,薛宝钗向宝玉出示金锁,黛玉流露出排他性的嫉妒之意,这是在第八回,
可以说是宝黛爱情的开始。第十六回黛玉回南葬父返还,宝黛爱情遂有所定,从“误剪香
囊袋”到宝玉“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第二十回)的表白,两人互证情义,感情在恩恩怨
怨中绵延、发展。第二十五回,宝玉因马道婆 ┪ 术遭魇魔,黛玉为他祈祷,两人的爱情
在众人面前渐成公开。宝玉挨打,宝钗、黛玉相劝言语有别,宝玉引黛玉为知己,对宝钗染
“禄蠹”气深为不满, 遂生嫌隙。从三十五回开始,宝黛的爱情虽已成熟但一直延宕,因
为没有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使得二人内心承受煎熬的痛苦。特别是林黛玉在心理上变的异
常敏感。一、风波突起。爱情线索经过数十回的沉寂,让人感觉似有所断,这时,风波突起
宝玉素有“痴性”,对黛玉情有独钟,紫鹃却告诉宝玉“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黛玉
就要回苏州老家,“终不成林家的女儿在你贾家一世不成?”这话有理有据,触着贾宝玉
病根,待宝玉从潇湘馆回去,两眼发直,口角津流,人事不知。奶妈李嬷嬷来看,大声惊呼,
惊动贾府上下。二、紫鹃的良苦用心如贾母所言,紫鹃“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今天
却逗引的宝玉死去活来,看来被贾母埋怨几句并罚她没日没夜的伺候宝玉几天是应该的。
然而,紫鹃毕竟是“慧”紫鹃,她惹起的风波,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有意为之的,她无法忍受
黛玉再痛苦下去,刻意刺痛宝玉,试看宝玉的表现。果然,宝玉为黛玉而“疯”而病,真情
已坦露无遗,这也把黛玉逼到了必须直接面对的地步。又是“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
也难求”
,机会怎能错过?紫鹃劝黛玉乘贾母在,早定大事。紫鹃这样督促林黛玉,自然是一副良苦用
心,但是,这大概不是让黛玉去找贾母说自己的婚事吧!紫鹃明明知道贾府上下黛玉没有可
以依赖的人,没有为自己作主的人,缘何又拿这些话来惹黛玉焦躁、烦恼呢?难道她不知道
自己的主人是一个性格幽闭、即使别人(包括宝玉)提起也羞羞答答、不肯承认的小姐吗?
也许紫鹃是在提醒黛玉用更积极的态度与宝玉不说是结成攻守同盟、至少是少与宝玉生气
或形成一种默契吧———这可以让大观园里的人们对这一对情人的关系充满信心。紫鹃把
伺侯宝玉那几天所“刺探”的情况(即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真情)汇报给黛玉,对黛玉的触动
一定不小,难怪她“直泣了一夜”。然而除了哭,紫鹃的主人是不会有其它作为的。三、贾
母的态度。紫鹃惹起的风波,也把贾母将了一军。面临如此景况,贾母还是采取了一贯的鸵
鸟政策。说贾母压根儿反对宝黛爱情,看来没有根据。那么,贾母是不是持赞同态度呢?也
难如此看。
贾母采取鸵鸟政策的原因大致如下:一,贾母有可能对宝黛的爱情看不惯。第五十四回贾母
不是借评戏的机会批评了那样一种人吗?“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子,不管是亲是友,便想
起终生大事来,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难说贾母这话不是对当
时就坐在她身边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讲的。二,贾母虽然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但
她能否完全依着自己的意愿行事,看来还大有问题。至少在宝黛的婚事上,王夫人、薛姨妈
、以及与她俩结成一党的王熙凤,特别是贾元春的意见和倾向,贾母是不能不顾的。那么
,贾母是不是倾向于有金玉良缘之说的薛宝钗了呢?看来也不是。贾母是时时刻刻操心着
宝玉的婚事的,第 五十回见宝玉和薛宝琴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就问起她的生辰八字,
欲与宝玉求配。这就奇怪了!眼前有热辣辣等着的人偏不考虑,而对初来乍到的却兴趣盎
然。三,紫鹃说贾母是黛玉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这应该是有充分根据的,那就是贾母平日里
疼黛玉还来不及,将来更不会加害黛玉。说到她与宝玉的婚事,也许贾母真的认为时机未
到。四、薛姨妈的表演在五十七回中,薛姨妈是一个活跃人物,正可谓是进进出出、上窜
下跳、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她先是向贾母、王夫人等抹平风波,把宝玉、黛玉那明白
无误的爱情表白给加以模糊,“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
长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辣辣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
的大人也要伤心。”接着,薛姨妈和宝钗又来看黛玉,并向她讲述了这样一个婚姻道理:“
我的儿,你们女孩子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
,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
也终究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
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的确,薛姨妈对宝玉的婚配对象究竟是谁,确实心里没底。贾母那一次当着她的面问薛宝
琴(也是薛家之女)的事,不是给薛姨妈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吗?实际上,这个信号薛姨妈接受
了,她向人散布金玉良缘的说法至少贾母是无动于衷,或者说是不形诸于颜色、置之不理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在延宕,延宕的原因也许正在这里,即薛姨妈、王夫人弄不清贾母在
这一件事上的态度,所以未敢贸然行事。贾母平时对宝黛的慈心总是超出于其他晚辈之上
,这对薛姨妈和王夫人也是一个信号,也许贾母心里已有主张。这就是紫鹃说贾母是唯一
可以依赖而促成宝黛婚事的原因,这也是紫鹃说除了贾母之外其他人只会欺负黛玉的原因
。然而,薛姨妈并未因此而放弃努力。她在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宝玉这一件事上可以说是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薛姨妈在大观园里的活动不外有两种,一是帮自己的姑娘“拉选票
”,包括金锁的自圆其说,包括对王夫人的工作等。一是干扰宝黛爱情的发展。上面的那
一段“红线”说,是针对宝黛“年年在一处”而言的。这无疑是说年轻人的自定终身和私
约密盟无效。薛姨妈还不死心,又把贾母给她的信号转给黛玉:贾母有意思将薛宝琴说给
宝玉而无心他人———当然包括你黛玉。 这的确让黛玉痛苦而失态,她差一点儿跟不上
薛姨妈后面的话,“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
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薛姨妈这段话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如果
是发自肺腑的真情义,那么谁说薛姨妈是贾府大观园中最奸巧的伪善的人,可以说是缺乏
论据。可是,薛姨妈偏偏就是虚情假意。她大概料到黛玉此时只会含羞逃避或矢口否认,
却没有料到半路杀出一个紫鹃来:“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何不和太太说去?”一句话,问
到了薛姨妈的痛处,狐狸的尾巴再也藏不住了。不过,反击紫鹃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薛姨妈
倚老卖老的一句话就把紫鹃打得由攻入守,哑口无言而去。这里紫鹃虽然受了委屈,而世
人却看清了薛姨妈的真面目。
这一回里,宝黛那弄得满城风雨的爱情风波,使得许多人难以安坐。薛姨妈开始由被动转
为主动,她声言要管黛玉和宝玉的婚事,只是要等她闲了。而她什么时候会闲呢?恰恰在
这一回里,薛姨妈即指责紫鹃“急什么”之前,急着办了一件不急的终身大事,将邢岫烟
说给了薛蝌,并找贾母做保山。三下五除二,薛姨妈雷厉风行地办妥了此事,真是该急的
不急,不急的却急啊!薛姨妈的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矣!薛姨妈的整场表演至少达到
了如下一些效果:一,缓解了宝玉“疯”闹给贾母和王夫人造成的心理压力,面对迫切需要
解决的宝黛爱情婚姻问题,薛姨妈的冷处理,使得宝黛爱情关系再次延宕。二,打击了紫鹃
为宝黛爱情关系的被认可而积极奔走的热情,从而排除了妨碍自己目的达到的障碍。三,
虚意关心黛玉,骗取了黛玉的信任。五、可怜的黛玉。这次风波,让黛玉那受伤的心再次
经受箭穿的痛苦。本来,宝玉的“疯”闹,确证了他对自己的爱情,可黛玉没有来得及欢心
,就被对宝玉“人事不醒”的担心给击倒了。“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
、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除了对宝玉
的真挚爱情而为心爱的人伤心外,黛玉还知道是非是因己而起,并且是自己的丫头挑起的
。黛玉寄人篱下,心理敏感,更兼这里是是非之地呢?黛玉始终没有意识到这次事件对自己
的有利的方面,当然就更不会去利用它了。即使是紫鹃的善意提醒,也没有使黛玉终于醒
悟。不仅如此,黛玉还轻信了薛姨妈言不由衷的骗词,要认薛姨妈做妈,宝钗偏偏又不让。
紫鹃的话很明白,除了贾母是不可能有人来帮她的,其他人只可能与她为敌。可惜黛玉连
这一点儿觉悟都没有。实际上,黛玉是这样的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内心里强烈地爱着宝
玉,多次在宝玉那里求证,却不允许宝玉直白的表达;一方面,又在现实中缺乏行动,甚至
出于害羞心理也反对别人的帮助,在行动上否定了自己的心理要求、爱情要求。因此,在
这一回里,紫鹃是受了莫大的委屈的。紫鹃的善意提醒黛玉骂作是嘴里嚼蛆,薛姨妈对紫
鹃搞人身攻击,黛玉又说是活该。由此看来,黛玉在实现爱情目的的道路上,自己难有作
为,也难以找到同盟军。黛玉在大观园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 端 剑严相逼”的日子
。这在一般人的?里是难以想象的,有贾母的宠爱,有宝玉一日三番的探访,有丫头的伺候
,温饱无虞,可以无所用心,面对大观园的良辰美景,岂不是优哉游哉!实际上,问题并不如
此简单。自从黛玉寄居贾府以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寄居者了,她的身份在众人的眼里
,已悄悄的发生了变化,薛蟠、贾琏、兴儿不是已经把她看作是宝玉的人了吗?但是,宝黛
的关系从未得到过正式认可。这就使黛玉处于进也不能退也不得的境地,黛玉的迫切愿望
当然是与宝玉结成秦晋之好,可黛玉却感到了举步维艰的困难。如果黛玉和宝玉的事不成
,就意味着黛玉在贾府处于十分尴尬的境
地,对于一个贵族少女来说这里将无她的立足之地,而黛玉是无路可逃的……黛玉敏感地
觉得这种危险正在向自己逼近。黛玉说过,一年里,她只能睡好十几个觉,可见她怎样忧心
如焚。如此这般,再回头看那诗句,当不属夸张之言。这一次,黛玉确确实实的感到了宝玉
的心意,而自己居然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环顾四周,可以倾诉、寻助、依赖的
人竟无一个,怎不令人感到孤寂而悲愤呢!黛玉那么认真地要认薛姨妈为妈,不正是黛玉那
颗孤独无助、渴求慰籍的心灵的反映吗?只是,黛玉还太善太嫩,把薛姨妈的表演当了真。
而薛姨妈却忍心,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来欺负这样一个心灵如水、向她寻助、依偎的姑娘。
六、被搁置的婚姻。问题越来越清楚,宝黛的爱情众所周知,而作为婚姻却被搁置了。为
什么会被搁置呢? 这是我们要探究的中心议题。表面上看,贾宝玉的婚姻被一拖再拖是有
这样一种说法,即贾宝玉命里不适合早婚,这是贾府拒绝别人提亲的一贯说法。可是,冰山
露出海面的只是其小小的一角,巨大的矛盾隐藏在貌似平静的海面之下。第一,贾母与王
夫人、薛姨妈在贾宝玉的婚配问题上存在着究竟是选择林黛玉还是选择薛宝钗的矛盾。
这种矛盾并非 0五笳?而表现为一种暗暗的心理较量。如果没有贾母对林黛玉的偏爱,以
及贾母对宝黛的特殊关心,那么恐怕王夫人早已在薛姨妈的唆使下定下了宝玉的终身大事
。王夫人和薛姨妈的顾忌是什么呢?第二十九回,因宝黛拌嘴,贾母急得抱怨,说了这样一
段话:“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
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
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贾母的态度是贾府上下的
人都知道的,王熙凤是最爱揣摩贾母心事的人,她对黛玉的一次打趣,“你既吃了我们家的
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后来又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
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第二十五回)这,可以看作是对宝黛关
系倾向的一种反应,也不能说没有贾母的影响。王夫人、薛姨妈也是深知贾母的这种态度
的,并且贾母还明确地暗示过不取薛宝钗的态度(她能想到刚来的薛宝琴而对久候身边的
薛宝钗没有兴趣,况还有金玉良缘说在流传),因此她们姐妹俩只能持观望、等待的态度,
只是到了这一回,薛姨妈再也坐不住了,开始对弱小无助的林黛玉“大打出手”。第二,既
然贾母在宝玉的婚配问题上有弃钗取黛的潜在倾向,那么,贾母为何迟迟不采取行动呢?回
过头来考虑,贾母虽然对黛玉偏爱,但要下决心提出宝黛的婚事,恐怕也有诸多顾忌。上文
我们已说过,贾母是不能把王夫人、贾元春等的意见弃置不顾的,更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黛
关系本身的忧虑。贾母似乎看到了宝黛关系的异端性,由此对黛玉而生不满之情。后四十
回续者把贾母的这种看不惯的心理表露的淋漓尽致(红学家认为是过分了),不能说完全是
毫无道理。第三十五回,贾母当着众人的面说:“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
千真万确,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在对实际的生活的观察中,黛玉经
常与宝玉生气,黛玉体弱多病,黛玉不如宝钗得人心,特别是,在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男性
子孙中,唯有宝玉是全家的希望,婚姻之事更是关系到家族的命运。宝玉崇尚自然,追求个
性,不愿意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黛玉处处与他默契,实际上在助长着宝玉的叛逆性,而宝
钗却能对宝玉的异端倾向起到抑制作用,可能使宝玉“浪子回头”、归于正路。这符合贾
母的愿望,符合家族的利益,也就有极大的可能最终使贾母改变自己的态度,由弃钗取黛转
变为弃黛取钗。在程高本中,就是这种结果。应该说,程高本的后四十回对宝黛爱情的处
理在大致上是符合曹雪芹的原意的,至于会不会用掉包计,其悲剧会不会那么充满戏剧性
则又另当别论。程高本把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写得过冷,也出人所料。我们不能认为贾母
的态度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当事体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利益和命运时,个人的好恶必将退
到幕后,取而代之的是对整体利益的权衡与取舍。由此看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包含
着诸多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所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不
容等闲视之。
七、宝玉的“病”。这一回是由宝玉的病引起的,我们就不能不来说一说这“病”。宝玉
的病完全是一种心理病,在爱情方面,在精神上。这一点儿是所有明眼人一望而知的,用不
着多说。奇怪的是,对宝玉的“病”贾母和王夫人煞有介事的请来了太医院的王太医,并
煞有介事的给宝玉治起了病。故事渐渐演变成一出众人欢笑的闹剧,王太医说是急痛攻心
,“不妨不妨”,贾母说治不好要派人去拆太医院,王太医答非所问地说“不敢不敢”,闹
得众人一片大笑,惊恐,浓雾烟消云散,王太医的话果真让人释然。看来,别人关心的与宝
玉的“病”关系不大。
贾母、王夫人也是只愿治末而不愿治本。宝玉是贾府众目所归的一个中心,表面看来,他
受长辈宠爱,在同辈中独领风骚,不要说为所欲为,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有人去摘。细读《
红楼梦》,宝玉在贾府中的地位远非如此,不管在贾母、王夫人眼里,还是在贾政和其他长
辈眼里,宝玉必得符合他们对未来家族利益的考虑,不符合他们的既定标准就意味着是叛
逆,贾政情急之中不是已经把宝玉排在“可杀”之列了吗?这一点儿宝玉感受的最真切,他
的生命只是这一家族用来赌未来的一个筹码,至于个人的志趣、爱好、爱情,凡不利于此
一大赌的,皆须根除。据上文分析,宝黛爱情的叛逆性已昭然若揭。既然这一爱情关系不
符合家族的利益,当然就可以充耳不闻。病了就治病,心病是无人管的。贾府里的人际关
系被血缘、宗法关系的薄纱遮掩、美化着,而赤裸裸的功利关系、人情冷漠只有局内人才
有切肤之痛。宝玉最后离家出走,不正是冷漠的人际关系所逼吗?
八、叙述的技巧与“不写之写”的结局。在五十七回里,曹雪芹那高超的叙述技巧再次得
到尽情的挥洒。曹雪芹依然退居幕后,让人物登场自我表演,使得小说具有客观呈示的效
果。所有的意趣、情致、人物心理、潜藏动机、行为后果都要靠你的细心观察、积极想
象、反复揣摩、前后比较、小心论证才能获得。即便如此,由于人物语言、行为及其发出
的环境因素极其复杂,使得你的理解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并不能把某一种理解看成是唯一
正确的。这就使红楼梦的故事成为一个意义的开放结构。就象流动不居的生活本身一样
,你看到的只是浮在表面的现象,而底层的意蕴是需要借助于你的生活经验、知识阅历、
审美情趣来填充的。因此,我们不知道贾母的真正内心所想以及对宝黛爱情的评价态度、
不知道王夫人和薛姨妈可以进一步落实的实际意图、不知道宝黛为什么那么软弱、听人
摆布而不知反抗,不知道王熙凤在以后的情势发展中究竟会扮演什么角色。她果真是掉包
计的献策者吗?所知甚少,而联想无穷。第五十七回后,宝黛的爱情再次进入延宕阶段。在
前八十回里,这是宝黛爱情的最后一次波澜。情节的延宕并不是曹雪芹的败笔,而是向读
者显示了生活本身的逻辑。宝玉挚爱黛玉,王夫人、薛姨妈不能不有所顾虑;薛姨妈执意
将女儿推向宝玉,薛宝钗更符合贾家的媳妇模型,使得贾母即使宠爱黛玉也不能不犹豫彷
徨。各种矛盾的交错,各种心照不宣的利益较量,它们的僵持不下造成了宝黛爱情关系向
前发展的停滞,而两人内心的痛苦却在与日俱增。第五十七回里,影响宝黛爱情、阻滞宝
黛爱情的各种矛盾、各种因素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宝黛的无能为力也如历目前。各种矛
盾、各种因素都在向着于宝黛不利的方面发展、演化,看来,他们的爱情难以开花结果,并
且最终成为悲剧是必然的。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虽然看不到曹雪芹在后数十回里关于宝
黛爱情悲剧的奇妙文字了,但这悲剧却在第五十七回已确定无疑地预演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