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祥苑

回顾历史,以史为戒
博文
6.重慶:新民报的记者1943年父亲从重庆大学毕业后,按照和陈铭德的约定,回到新民报工作,如愿地当上了记者。他最初是跑社会新闻,主要是报道一些市内的消息,由于他勤于学习和观察,知识面扩大,又善于接交各界人士,逐渐成为一名有经验的有着广泛社会联系的记者,他也从社会新闻转到政治新闻,报道国内重大事件。从1943年到1949年,作为新民报的记者,他是中国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重慶:母親的“婦女與家庭“華西大學是貴族學校,華西的女生大多出身富裕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又能講英語,被稱爲淑女,她看到她的幾個師姐嫁入豪門,成爲官夫人或濶太太,雖然生活優越,但她們沒有經濟獨立,精柛並不愉快。她的舅舅想著這個聰明漂亮又受過良好教育的外甥女也能攀上個達官貴人,助他擠入上流社會,但母親可不願這樣過一輩子。在舅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重庆大学:校園學潮和校園之戀當時能上大學的女生很少,而且大都是在家政係,藝朮係或囯文係,學工商管理的女生真是鳳毛麟角,母親聰慧,美麗,文章好,字也好,自然是許多男生心目中的公主。第二年父親來到他們班上,經過城市生活多年的薰陶和磨練,他已不是那個鄉下娃了,他身着淺色西裝,戴一幅金絲眼鏡,風度瀟灑,知識丰富,談吐不凡,書法和文章更是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宜賓:母親和她的“家“母親1920年生於四川宜賓,我的外祖父在她倆三嵗時就去世了,留下兩房年輕的寡婦和一個年幼的女兒。這兩房太太都沒有改嫁,兩人親如姐妹,守著這唯一的女兒和不多田產,孤兒寡母清清貧貧的過日子。她們一心一意把這女兒當兒子養,指望著她將來給養老送終。後來我外婆的兩個弟弟做起了生意,生意紅火起來。這兩個兄弟為人丈義豪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重慶:新民报的小文書老天不負有心人,他又一次推開了幸運的大門,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二個貴人,新民报的老闆和創始人陳銘德先生。新民报的創始人陳銘德,鄧季星夫婦是中國近代新聞業的開拓者和先驅之一,兩位受過西方教育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崇尚西方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的理念,要把他們的報紙辦成中國的報業托拉斯。他們禮遇賢士,廣攬人才,新民报從1930年一個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們的父亲母亲已去世多年。谨以此文缅怀我们的先人。回顾他们的一生,从1920到2000,中国社会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内战争,土改,肃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反右,文革,粉碎四人帮,八九民运,改革开放,整个国家都一直在折腾,作为平民百姓,他们在这个大环境下,想不折腾也不行。我在这里讲一个我们家这几十年折腾的故事。1.從銅梁縣到民生公司我的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1-02 13:20:54)
             板桥溃坝三十五年祭                1975年我和祥都在河南西平县化肥厂工作。那一年的夏天格外的热。八月初祥和几个同事去湖北出差,八月八日,我有事去郑州,那天天气阴沉下起了大雨。下午办完事后我想着只有婆婆和才一岁的姗姗在家里,今天一定要赶回去。一路上看到沿途许多庄稼已经被淹,有几处水已快淹到路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岁月淌不尽的希望III第三章早逝的春天科大,我的母亲,你带着十年累累的伤痕,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8年的秋天,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77级本科生和78级研究生来到了科大,使这所冷落了多年的校园显得欣欣向荣和生气勃勃.这一年招收的新生中,年龄最小的是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他们不到十五岁就跨进科大的校门,他们是时代的宠儿.年龄最大的就要算78级研究生中的老五届学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岁月淌不尽的希望II
第二章西平县的儿女在古老辽阔的豫东平原上,在京广铁路线上,有一个叫做西平的小县.1972元月年我被分配到这里.我生在重庆,长在北京,虽然也下乡劳动过,但从来也没有想到我要在农村安家。我们刚上大学的时候,科学院力学所的崔季平老师曾经向我们介绍过我们要学的专业:"物理力学".他说,这门学科是钱学森教授在我国首次创立的。他的目标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记实文学岁月淌不尽的希望
{本文的部分内容曾在华夏文摘历史博物馆刊登}
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在北京西单出现了一张题为"中央文革小组向何处去?",署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雄师战斗队"的大字报,它曾经被传抄,复印,流传到全国,美国之音也曾做过报道。这颗小小的流星,在那黑暗的天空中仅仅闪烁了瞬间,就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而我和我的同伴们却为此付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1]
[2]
[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