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慶:新民报的小文書
老天不負有心人,他又一次推開了幸運的大門,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二個貴人,新民报 的老闆和創始人陳銘德先生。
新民报的創始人陳銘德, 鄧季星 夫婦是中國近代新聞業的開拓者和先驅之一,兩位受過西方教育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崇尚西方的民主和言論自由的理念, 要把他們的報紙辦成中國的報業托拉斯。他們禮遇賢士,廣攬人才,新民报從1930 年一個重慶的地方小報到1949年成爲已在重慶,南京,北京,上海, 香港 等地有著五個分支,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非黨派的三大民營報紙之一(大公報,文匯報, 國民黨的中央日報和共產黨的新華日報 不算在内)。
父親很愛看新民报,有一次他看到新民报 招 收文書的 廣告, 就去應試,這一次又是得益于他那手漂亮的趙楷 和他在民生公司的工作經 騐, 陳銘德 看這個年輕人字寫得好, 人又機霊 可靠,就讓他當了文書。
這文書 的職責就是幫老板管理文件,起草書信。父親 把老板 的文件整理得有條有理,待人接物禮貌得體。起草書信, 往往是陳先生口述,父親代筆,父親的字好,文章也好,這一代筆,這封信就是 妙筆生花了,深得陳先生的賞識。
報社是個小社會,這文書 的 位置雖不高,但他有機會接觸很多最前沿,最新鮮的事情。在這裡,他開闊了眼界, 認識了不少作家, 文化界人士, 政 界人士和學者名流。 他 深感自己知識不足,也不甘心 一輩子做一個小文書,他的夢想 是要當大記者,他要把他的文字也變 成白紙鉛字,讓世人閱讀。但是他和他的夢想之間還有一道鴻溝:他只是一個初中畢業生,而當記者 都要大學學歷。
他開始打聽上大學的事情,三十年代的中國的大學 很希罕,學費也很貴,除了學業好,還要有錢,這都是迖官貴人的公子小姐們的事情,而這個沒有錢也沒有任何背景的小文書也想上大學,他該怎麼辦呢?
1940 年重慶是 抗戰時期的陪都 和大後方,重慶 大學作爲 國立大學,有著完 整的校舍和高質量的師資,抗戰期間重慶 大學 延攬了許多從東北,北平,南京 上海等淪陷區 撤退到後方的學者名流,例如,北大教授馬寅初被聘為重慶 大學 商學院院長。國立大學學費相對私立大學又便宜不少。重慶 大學 在當時成爲許多年輕學子的夢想。 父親想,要上就上名牌,重慶 大學 成了他的理想目標,他把自己的 學歷和經歷寫了一封長信遞上去,校方看他這封信的文字和 文章水平,認為他雖然數理基礎稍遜, 但人文水平 遠高於 一般高中生,同意接受他為插班生。
他把自己想要上學的事 和陳説 了,陳 看這個年輕人挺要上進,又忠心耿耿,就有意 培養他,要做大事當然要有一幫有才能又信得過的幫手。陳 答應 借 給他學費,並給他一個新民報駐沙坪垻通訊員的 頭衘,讓他經常給報設提供一 些大學校園的通訊,算作半工半讀,條件是畢業后囘新民報工作。就這樣1940 年他成了重慶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係二年級的插班生。在這裡,父親遇到了我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