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哥们有点烦,他前几天工作忙到焦头烂额,就跟太太说:“最近我要加班,你晚上去送孩子学琴吧。”太太一听这指令式的口吻就说:“你对公司尽心尽力没问题,但对家对孩子之事也要伸把手,凭什么我做饭接送孩子,...”两人为此有些不愉快。不过哥们说话的态度,那口气,俨然是一家之长在指挥家里的“领导”。太太由此被激火反唇相讥,两人[
阅读全文]

昨天发了博客《逛北京前门,越逛越心痛》,大家有同感,对北京改造的面目全非感到惋惜。看看下面部分回帖,足以反映大伙的心情。这让我想起北京的另一块让人难忘的宝地--北京王府井,现在的那里也将我过往的记忆给碾碎了。
在我们成长的年代,北京王府井和西单绝对有点“神圣",当时购物逛街主要就这两个地方。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
阅读全文]

人到了一定年纪都爱回忆童年的经历,这不一定是怀旧,而是那时的那些经历那些地方影响了我们的成长,所以每次回国一有空,就会到北京的各个角落去采风,寻觅一下小时候给我留下的那点记忆。
今年回国我走访了前门,它给我之印象完全出乎意料。前门地处北京的中轴线上,位置相当重要。早年那里交通拥堵,推着三轮车、煎饼摊、白薯摊、玉米摊随处可见。有很[
阅读全文]
![]()
周末“领导”看着炎热的夏日,就给俺们做凉面吃,开饭前我不顾家人"怪异的眼神",还是自顾自的拨了几个生蒜,一边吃面一边嚼着大蒜,一个字"美”。这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北京大食堂吃炸酱面的的情景,人就是有意思,老是忘不了当年那魂牵梦绕的味道。吃生蒜对于北方人来是司空见惯,一般吃面食,如饺子包子面条,必以大蒜相辅。虽然吃完后,[
阅读全文]

从事保险这个自雇自的职业,靠的是人脉和勤快,钱的进项也与此紧密相连。我有一位好友投身这行当有些年,不好不坏养家糊口过得去。唯一较辛苦的就是人们周末休息,他却要出发到周边地区拉业务办讲座。有时他打电话来让我作陪一起出行,起初仗着哥们义气,咱也是“舍”家陪友,但时间长了,人也有烦的时候,就编个理由推掉。但老哥还是不依不饶仍打电话来[
阅读全文]

在海外时间久了,发现老外对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是中国好吃的东西,还特奇怪我们为什么用筷子如此娴熟,其次才是好玩儿的地方。偶尔学几句中文,纯属逗乐玩,但也有认真的,希望能更好的了解中国方方面面的生活习惯。但最好奇的还是我们为什么成群结队的往他们国家跑。再有咱中国人喜欢喝开水,饮热茶,有时与老外出外吃饭,看着送上来的一杯冰凉水,咱一动不动[
阅读全文]

现在中国选秀节目真是一地鸡毛,自打俺用上了IPTV小盒子,随便扫一扫CCTV和卫视,满眼都是导师和各类参赛选手,泱泱的节目足以YU乐大众的,但是可看的还就是那几个老牌子,因能撑得下去就说明它们还有市场有人气。上周末,俺也没脱俗,抢看了继【中国好声音】之后的【中国新歌声】,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必须马上吐槽-:)
这一季先是招牌变了,是版权问题?还是山寨[
阅读全文]
前不久国内一朋友做肠镜,说在检查过程中,看到肠壁上长出几个小肉肉,学名叫息肉,医生顺便就给切掉,然后拿去活检一切正常。听此为之高兴,但不明白那肉为什么叫息肉,他解释说,就像脸上长痘痘一样,是一些脂肪一类的东西。当时听了有道理也没有深究。可前不久,本地朋友肠胃有些不适,也去做了肠镜,结果息肉活检后发现有癌细胞,这着实吓了俺一跳。近来[
阅读全文]
![]()
近日咱【文学城】上载了不少网友写的夏日回国观感与体验,吃喝玩乐、访亲探友,喜悦之情无不流露于篇篇博文之中。在国内如此开心,这多少仰仗着国内的亲情友情,这也是我们文化中的人情世故。有客自远方来,尽地主之谊是人之常情。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所以说有一天这总是要“还”的。现在国内亲友来海外参团或独行的,也如同我们回国之频率,一年的接待[
阅读全文]

听到海牙国际法庭12日公布的裁决,网民可谓是同仇敌忾,海峡两岸爱国之心铺满了南中国海,连对政治“脑洞大开”的影视明星也借机造势(博人气),这也是少有的激情与愤慨。但千万小心,这爱国热情一旦被点燃了,激火了,保不齐要到那个领馆,去扔石头,去点火,去闹事....
纵观这裁决,其中几条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地图上不可或缺的九段线,被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