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海外老人的心声:我要搬出去》的续篇,提到老人家为了有独立的生活空间,终于与孩子达成协议,准备搬到公寓享受老两口的自由生活。有朋友看到后说,不论是国内来的父母还是即将退休的50后,有些人面临的困境要比想象的复杂,朋友跟我分享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ZT)。
有人说美国是老人的坟墓,有人说是天堂,然而对于美籍华裔老人来说情况如何?不[
阅读全文]
年初写了篇博客《一海外老人的心声:我要搬出去》,文中提到一位朋友的老母亲很明智,作为家长能看到与孩子同居一室之问题的实质,率先提出要与孩子们生活在彼此独立的空间。当然要达成老人的心愿,孩子们也许会要有所付出,如在自家附近为他们租房和申请老人公寓,或是买房做长线投资。
近来听到一个好消息,经过几番“较量",老人与孩子们达成共识,[
阅读全文]

之前写的《地毯,对身体到底有多可怕》提到俺住的房子有几年了,家里一楼是木板地,二楼铺的是地毯,之间是木板楼梯。本来我们还在讨论是否要将二楼地毯成木板地事宜,结果上周请朋友来玩,出了点小状况,吓的俺出了一头冷汗。这又是一个无形会伤身伤体影响我们健康的潜在因素..........
上周太太请一对新认识的中国朋友来玩,俺们尽地主之宜自然是热情款待,大家[
阅读全文]

对于刘晓庆,俺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小花》里的那个淳朴的她,之后风风雨雨,让她成为媒体八卦的宠儿,谁知一不小心玩大了,到监狱走了一遭。出来后,媒体转向新一代女神,刘晓庆虽卖力结婚离婚,难再上头条。近两年,不甘寂寞的她高调整容,势与小清晰们一拼高低,影视靠脸玩不转就亮丽转身投向话剧,结果搞得风生水起,慢慢地她回到了大众视线,媒体又忙不[
阅读全文]
出国这些年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工作和生活过,所以这几天写了几篇有关在两地的博客,有网友因俺统称北美而将文中内容局限于加拿大,理由是加拿大华人称自己来自于北美,而非加拿大,这俺还是第一听说,照他(她)的意思,在美国的华人会直接说自己在美国,而不会说北美。若真如此,看来用词要小心了-:)
有朋友在国内“翻墙"上文学城,看到俺博客和网友留[
阅读全文]
这几天大家一直关注“朝鲜美女咋没亮相就撤”事件,网民们还在热火朝天玩猜猜猜,想找出这里的猫腻。有一说法,因为双方就演出内容出现了矛盾,朝方强烈要求在演出中强化主题思想,突出金胖子,惹恼了俺们,所以将他们“赶走了“,不知真假,纯当娱乐吧-:)
不知是有意还无意,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来了牡丹峰乐团之前演唱的朝鲜神曲《没有他会死》[
阅读全文]
近来一位朋友的父亲突然病倒,被送进医院动了手术,经过治疗见好。俺这两天抽空去探望他老人家,到那里一看医院干净整齐,医护和家属井然有序,不见喧哗,不像国内医院那样人是乌泱乌泱的。走进去感觉不是在医院,倒象是在宾馆里。医院根据个人的医保,病房里住的人数目各不同,特殊情况下也有一间病房只住一位,病房里的设施是应有尽有。
我问老人家病情如[
阅读全文]
回国探亲时,听家人一提国内起购物,就是牢骚满腹,说到信誉和商家的服务态度剩下的只是摇头。这一点也不奇怪,国内很多商家做的都是一次性买卖,很少考虑回头客,他们重在推销(店里导购乌泱乌泱的),而不在乎后期的服务。反观北美,这里早已步入了信誉社会,商家以诚信为经营的准则,买与退都让你是随心随意,任逍遥。
近来有朋友从国内来北美旅游,他对[
阅读全文]
想必读进俺这篇博客的朋友,都是有买房卖房的经历--也许有的比较悲催-:)。实话实说,在北美买个房换个房不是个什么难事,可之中一般要与经纪人打交道,有时说不定会整出点事来。通过交易几个房子之后,俺发现房产经纪人的一些猫腻。做这行门槛很低,学几门课就可拿牌照去忽悠买卖房子,但是这水还是挺深的,否则经纪人除了每年交一笔会费,卖不出几个房子,连[
阅读全文]
今年夏季在北美的同学一起聚会,俺们自然是叙旧,胡吃海吃,席间美加同学聊起两地华人的文化与生活,开始还是心平气和,后来就发生了争执,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最后也没什么结论.........
这两天有同学发现有好事者做了比较(ZT),其中谈到的与我们争执有关,于是就转给同学们。看了之后,发现之中的观点也有些道理,但也不能都接受,咱这不妨抛砖引玉:
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