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后人对老子的名言:“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都极为崇拜,尤其在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是以柔克刚为本的,所以专气致柔是练太极拳的必要过程。但是在同一章中,老子又说:“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因此后人读道德经时,多不能把两者接连在一起解释。所以后人对爱民治国亦有多种解释,笔者參攷多本道德经的解说,认为晋王弼的版本与现代南怀瑾的&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之道是入世的道,不像佛教是教人出世,出世可以避免许多人间的煩惱,而入世的道是要幫助世人解决问题。所以深深了解老子之道对解决人间的烦恼是极有幫助的。老子先将人间的事物一分为二,用简单的雄雌、强弱、善恶、高下、左右、前后……等等,后人将之统称为阴阳。他教我们在此变化的社会中,要知雄守雌,可以柔弱胜刚强,也可以在动中生安,更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此卄一世纪,一般世俗之观念都是追求“有”和追求“利”。而在二千七百年前的老子哲学卻是教人要了解“无”,或者了解“无”的同义词,譬如虚、静、少,弱,婴儿,………等。老子的哲学是教人不要怕处于无或弱小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应该是非常有用的环境,老子教人不要浪费,要节俭纯朴,不要过分贪婪。如道德经Ch9的“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老子之道,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他甚至否认一切人所自行创立的真理,因为这些都是人造的所谓的真理而已,而且都是各说各有理,並不是永恒的真理。所以老子在道德经开宗明义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他心中的道,是形上之道。是超过任何人以口或笔所能说出或?出的。接着在第5章中,他继续解释一切順万物的自然,正如天地的所为,将万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的道,是一切順其自然,那么道是什么样子的呢?而天地又是如何诞生呢?老子在道德经Ch6有他的答案。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他的意思就是:道是虚怀若谷的、而且神妙又长久的。天地万物是由玄牝之门而產生的,但是什么又是玄牝呢?在二千七百年前,太空科学尚无任何研究的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如老子、周公等人都如孔子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教我们一切順自然,所以劝我们处弱守柔,不要好强求胜。这点和現在的西方社会的处世哲学卻完全相反,如何在此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求得安逸的生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老子在第二十二章中透露了一项原则,就是“曲则全、枉則直”。他告诉我们要知所进退,即使经过正确的努力,也可以扭转逆势,而可以成功。一般来说,曲则全的消极解释则是委曲求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个特殊的哲学观念,就是守道者应该保持柔弱的姿态,这样就可以平安地与无优无虑地生存下去。以今天的全球暖化的事实,可以证明他的哲学是正确的,但是在此弱肉强食的卄一世纪中,以柔弱立国的国家和以柔弱为人生準则的个人,也应该有机会生存下去。这个求生的手段是什么呢?幸好老子在道德经的36章中透露了如何才能以柔弱的身段胜过刚强的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的道虽然是虚无缥缈的,但是道是散布在宇宙中。老子要我们效法天地的大公无私,又建义我们要学习水的谦卑和泽及万物。但是守道的人如何在此纷乱的社会为人呢?因此他又在Ch9告诉我们为人作事:他教导我们不要过分自滿骄傲,不要鋒芒太露,不要过分追求財富,而且有功于国家社禝后,順著自然的原则的话,一定要隱退。任何有助国家的大功完成后,就应该退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之道,是形而上之道。这个道是在上帝前就存在的大道,不能由人间之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老子在道德经开宗明义就说:“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可以敍述出来的道理,就不是永恒的真理。由此可见,老子心中之道,具有崇高的地位,远远超过人间一切人造的宗教。但是,老子之道是什么呢?他的解答是散布在道德经中的每一章,而在第四章中,老子首次解释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何许人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人,孔子称赞老子的人格像一条龙一样的高尚,但並没有描述老子人格的详情。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呢?所有畄传到今日的文献都没有记载。在道德経第20章中,老子一共用了五个“我”字,所以后人大都認为第二十章可能就是老子的自述。此章的大意是-老子描述一个守道的人应该具有这些特貭:不过度的相信人为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