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打併者的法宝-老子的柔弱胜刚强,道德经Ch36

(2016-04-28 13:00:57) 下一个

我国道家思想中有一个特殊的哲学观念,就是守道者应该保持柔弱的姿态,这样就可以平安地与无优无虑地生存下去。以今天的全球暖化的事实,可以证明他的哲学是正确的,但是在此弱肉强食的卄一世纪中,以柔弱立国的国家和以柔弱为人生準则的个人,也应该有机会生存下去。这个求生的手段是什么呢?幸好老子在道德经的36章中透露了如何才能以柔弱的身段胜过刚强的敌人。

在此弱肉强食的殘酷现实世界中,古今中外的历史内,許許多多的弱小國家被吞併或滅亡,聼说在印度历史中,有一个小国的全国人民都信仰了释加牟尼的佛教,结果全国上下都堅信“一切皆空”,毫无军队,而最终被隣国完全消灭,可見柔弱胜刚强並不是容易的事。在欧美国家的历史和哲学中,“柔弱胜刚强”也许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神秘故事。但是在中国的哲学中,卻是一个家喻户曉的名言。由此可见,老子哲学的高明处。


但是柔弱如何可以胜过刚强呢?老子在第36章告诉我们,在战术上,可以以退为进,就是他所谓的“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使敌人鬆懈,使敌人的战鬥力减退,如此则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战略上,老子提出两个必要的条件:一、鱼不可以脱于淵。二、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两个条件卻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只要能成功,大概都是对的。这两个条件,用乎之妙,存之于心。大概是能深深领会的人,就可以成功。


在此先将Ch36的原文和白话文先抄于下,再讨论之:


〖道德经Ch36原文〗

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2、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奪之,必固与之。
3、是谓微明。
4、柔弱胜刚强,魚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経Ch36白话文〗

1、将要收缩它 ,必定先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定先加强它。
2、将要废棄它,必定先兴举它。将要奪取它,必定先给与它。
3、这个道理看似隐微,其实是明顯地. 
4、故柔弱可以胜过刚强, 它的条件是魚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实例一〗道德経是作于二千七百年前,在二千年前的人读过此经,也许可以了解。所以先举例说明:


大约在西元493年BC左右,第一次越国战敗后,越王勾践变成吴王的俘虜,勾踐为吳王驾车养马,勾践的夫人为吴国打扫宫室,由於勾踐能卑事吳王,另一方面,又賄賂吴王的大臣,使得勾踐终於取得吴王的信任,终于在三年后被释放回国了。勾踐回国后,卧在柴薪上,吃飯时先尝苦胆再吃飯。又得两位大臣范蠡与文种之助,改革內政,鼓励生育,而且偷偷地練兵。同时越王继續每年送厚礼给吴王夫差,表示忠心。在482年BC,夫差帶兵远征,想要称霸中原,所以城内空虚,此时勾踐認为时机成熟,大举攻吴,终于取得巨大的胜利。几年后吴王夫差兵敗自杀,故越王勾踐得到最后胜利.。

先决条件: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夫人打扫皇宫,賄賂吴王,並且每年送厚礼给吴王等,都是以退为进的战术运用,而且很有技巧,而不使吴王怀疑。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运用巧妙,立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这就是老子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必要条件:两个必要条件:鱼不可脱于淵,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在此例中,越王利用吴王的信任,説服吴王,放勾践回越国,这可以算是“鱼回到深渊”,假如留在吴国,勾践仍然是死鱼一条,一筹莫展。回到越国后,他卧薪嘗胆的晝夜努力,並训练出强悍的军队,这就是“国之利器”。再乘吴王出征,一举打入吴王宫城。

 

〖结论〗

由上例,我们可见,柔弱胜刚强是正确的观念,但非常不容易。在考虑各种行动前,笔者在此建义读易经,因为易经是古代的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唐太宗的宰相虞允南曾说:“不读易经不可以为将相”。因为易经要求占卜的人,要從八个角度去沙盤推演,而又有时间的因素考虑在内,是古代有四度空间的计划与策略管理的学问。因此柔弱胜刚强是可行的目标,它的先决条件是:以退为进,它的必要条件就是1、魚不可脱于淵,2、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而道家的道理的法门是“悟者自得”,望打併者共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