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四2012年春节前后,老周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拟了和房开商的座谈提纲。这个提纲主要内容包括:一、房产证问题。二、维修基金问题。三、关于小区可视门禁对讲系统的维护或更换问题。四、小区图纸和相关资料问题。五、前期物管公司存在的问题。以上五个问题,对小区500多户业主的安居乐业至关重要。如第一个房产证问题,按购房合同,业主应该在交清购房款后一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和一位退休厂长的恩怨一、大概是两年多以前,业主们刚刚搬进小区不久,七八个热心业主凑在一起,找负责小区卫生和保安的物管公司头头对话,地点是在售楼部大厅。40多岁的物管公司郭经理带一副白框眼镜,神态自若地坐在对面,倾听几个业主的意见。对话中,一位脸阔身材魁梧的汉子侃侃而谈,他的发言给我留下与一般人不太一样的印象,比如参加座谈的人里,有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小吴获得编辑职称以后,就开始正式编稿子。我这样做,一是对办好学报已经失去信心;二是对现存高校领导体制也不报任何希望;三是对自己存在的价值已经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我已经知道,自己这个编辑部主任和常务副主编连学院的派出所长及车队队长的地位都不如。这从中层干部的电话补贴发放中,已经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有人替我鸣不平,说派出所长和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亲历一个假“高级人才”的诞生1小吴其实并不小,五十年代初期生,算来也差不多快四十岁了。我调进学院学院学报编辑部之前,由于该成人高校是80年代初期才组建的新学校,编辑部尚未成立,所以编学报都是由一些教师业余搞,小吴的任务是跑印刷厂,搞发行,发稿费等,承担的是编务工作。我调进该院以后,编辑部才正式成立。我到任以后,编辑部又调进一个中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80年代,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亲朋好友之间,一般没什么事情,也很少来往。对于徐婉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几乎很少打听。忽然有一天,老于来我家,说徐婉丽出事了,问我知不知道?我问出什么事?他说,那个姓谭的和徐婉丽一起被公安局抓了!这对我和妻子简直是如晴天霹雳。“因为什么?”我和妻子同时惊问。“咳,说是犯了欺诈罪。”老于说。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3文革漫长的日子结束了。黎树魁所在的化工厂迁移到贵州和四川交界的地方,叫赤水,那里建立了一个由天然气做原料,生产化肥的大型企业,名叫赤天化。黎树魁所在的化工厂搬迁到赤天化,他自然随厂走,仍然搞他的工会工作。一天,徐婉丽来到我家,说:“黎树魁想让我也去赤天化,我到那里去了一趟,路难走死了。那地方更偏僻,更落后,都是平房,又破又烂,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个女大学生的沉沦1我这位同学的名字叫徐婉丽,她高高的个子,如月亮一般的圆脸盘,漂亮的脸上常常挂着微笑,即使在艺术院校里,她的容貌和气质也应该算相当出类拔萃。当时在大学校园里,我虽然没有暗恋她,但也禁不住想,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女人的美丽和聪明就是她们的出身,温柔的性情和娇媚的姿容,就是她们的资本。尽管当时毛泽东的阶级论弥漫于整个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大学第一课在上个世纪饿死人的那年,我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那年,整个中国大地陷入谎言造成的灾祸之中:人人吃不饱,农村里不断饿死人,全国几亿人的生存遇到了危机。这种危机弥漫在农村里,也笼罩在城里人的心头。整个社会气氛已经由大跃进的狂热,跌入到人人忧心忡忡的沮丧境地。在这种形势下,据说在周扬的建议下,北京的艺术院校在伙食上都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2-12 08:00:59)
1989年8月份的清查爸、妈:  您们好!18号晚上,火车准点到达武昌站。一下火车就有校车接,很顺利地到达学校。  开学一周是学习“中央文件”,现将每天的学习情况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于后,从中可以看出这场清查运动在我们学校的进展情况。8月18日 星期五到校以后,同学们知道形势有变,犹如晴转阴,山雨欲来,所以大家只是会心的点点头,互相问一句什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12-10 06:21:25)
1989年5月30日的家信爸、妈、您们好!告诉你们一个意外的消息,我于5月24号搭乘南昌--北京的146次车到了北京。一路有两个同班的同学同行。同车北上的则有上千的学生。不买车票也可以。我这次上京,主要是想亲身到北京看看,了解一下这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亲自投身到这个具有历史意义运动之中,经经风雨,见见世面。考虑到奶奶、姑姑、叔叔都在北京,吃穿住行都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