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潘文博的冤案始末录音整理的文字中,没有涉及潘文博是如何被打成“坏分子”的内容,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潘文博刚刚走出校门,刚刚参加工作,一个20多岁的小学教师怎么会一下子就成了“坏分子”?成立毛泽东时代的专政对象?笔者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做个补充介绍。潘文博1942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按他的成绩,考个一般大学本科应[
阅读全文]
后记录音磁带只记录了以上一些文革中的生活片段。为了满足读者对于文中人物命运的关心,特作以下一些补充。一、关于我父亲的情况。他是1977年阴历10月13日死于脑溢血,享年63岁。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当时毛泽东去世,四人帮被抓,新时期已经开始,他完全有可能回到北京南苑,过几天舒心日子。然而,一个身强力壮的老人,突然离世,莫非这是命中注定?据说在去世前[
阅读全文]
14再回北京申诉我回到北京,暂时住在凤华大姐家。知道发生了林彪事件,报纸上讲,要求政府各级有关组织认真落实干部政策,形势不错。可是我一找有关部门,不是上推下卸,就是东支西支。总之,都不愿管。你比如,找市革委落实政策班子,他们让我找海淀区;到海淀区革委落实政策班子,又让我去找公社;到公社,他们又让我去找区里……后来我去法院,又到[
阅读全文]
13粮食偷盗事件潘文博:三个妹妹先后都嫁到黑龙江,家里只剩爸爸、妈、文平和我四口人。人口尽管少了,可是生活仍然困难。为了谋生,我和文平在1971年也来到了黑龙江通北地区。到生产队,干什么呢?通过几个妹夫讲情,决定让我去打水。那里全村只有一口井,四十多米深。井旁有个水池子,每天要打满,才够全村二百多口子人和几十头牲口的饮用。为了让全村群众早[
阅读全文]
12晓娟的婚事潘晓娟:在农村,姑娘一到十七八岁,说媒的就经常上门了。咱家五姨夫扎大烟,经常缺钱花,就干些说媒拉牵的勾当。他大概花了姓王家的钱,就上咱家的门,想把我介绍给王家的大儿子王新忠。王家离咱们瓦房有三十多里地。那地方和咱们瓦房差不多,也是一个相当贫穷落后的地方。好在王新忠在煤矿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想到三姐是个高中生,为了全家不[
阅读全文]
11出路在哪里晓娟:在那个年月,三姐和四姐的婚姻不幸福,我的婚姻也不可能好。文革开始,我岁数还小,才十岁刚出头,当时记忆最强,所以好多事也就印象最深刻。两个姐姐为了家里有口饭吃,背井离乡,嫁给自己根本不熟悉,也没有感情的人。对一个女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吗?回到老家,家里虽然吃了上顿没下顿,爸爸妈妈还是让我读书。可是在学校里、老[
阅读全文]
10风琴的婚事风琴:我三姐嫁到黑龙江以后,她知道咱们家里困难,爸妈和我们吃饭成问题;另外,她一个人在那里举目无亲,感到有些孤单,就来信说那儿可以到地里捡点粮,也能挣点钱,希望我到她那儿去。当时家里也的确穷得够呛,爸妈我们商量一下,决定让我去一趟。家里没钱,就给我拿十块钱坐车。我买了两块钱的车票,挎着一篮子鸡蛋,就从宁城上了火车,车到哈[
阅读全文]
9遭遇北京的暴徒文博:到了北京,上访告状,已经没有门路——监察院、中央文革接待站、海淀区革委会……我都跑了,谁都不管,怎么办呢?大哥的信中嘱咐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犯罪犯法的事一律不干。到了这种地步,究竟干什么才不致于犯罪犯法呢?我苦思瞑想,觉得很难找到什么出路。因为当时不像现在,那时是计划经济,卖劳力都找不到地方。“[
阅读全文]
8风珍的婚事(1969年)凤珍: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二十多岁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己也该考虑个人婚姻问题的时候了。心想,自己是个高中生,嫁个没文化的农民吧,不甘心;嫁个有文化出身好的,人家嫌你出身不好,又不要,不敢要……晓娟:当时大队会计宋国真想和三姐搞对象。刚刚有那么点意思,结果大队领导就发现了,说我三姐是拉拢腐蚀干部,是化成美女的[
阅读全文]
7抓捕和审讯潘文博潘文博:爸妈和弟弟妹妹们回去以后,我一看,北京呆不下去,也只好回老家。一回去,大队就知道了。66年9月,我曾经给老家大队领导写了一个明信片,说他们关起门当皇帝,无法无天。从这以后,他们一直对我怀恨在心。他们听说我回去了,也是晚上,我刚上床不久,还没睡着,就听见院子里进来一伙人。四个人手里拿着棒子和绳子,一进门就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