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在美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个人资料
AprilM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7-10-19 13:58:06)

组委会照顾我们像孩子。秘书长临到安检前才发车票给我们,就怕我们脑子不够用把票丢了,够周到。进去后又发三明治午餐,最后总算所有人都上车了,管理无漏洞。 车上下棋的,打牌的,聊天的,睡觉的,四个小时的路程轻松愉快。大家又恢复了当年寝室里的随便,打牌的吆三喝四,下棋的谁都不服输。饿了有人递上零食,渴了有我们组委会背上车的水。大学时代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7-10-18 10:46:11)

35年毕业聚会不能没有返校活动。我们第二天的行程颇紧张。早上东一食堂的早餐属于忆苦思甜。我们当年可没有这么丰富,高档次的享受。一个个不带板凳的破桌子很少让我们在食堂吃饭,往往是打好饭就边走边吃回寝室了。饭菜的内容就更不敢恭维了,早餐的大米粥加辣罗卜条吃了四年,主食无非是馒头,糖包子等等。中午晚上的饭菜也不值一提,否则我们也不会无比怀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6)
(2017-10-17 12:27:57)

第二天一觉醒来我就起身去了亲戚家,想着下午早点回来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从上午开始,离武汉较近的同学开始到达。有一人来的,也有夫妇同来的,报到者一律立此存照发到群里,以示签到。群里热闹异常,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关注报到的进展。中午当地同学又陪着部分早到的同学午餐,又是一大桌丰富的酒菜。午饭后告别亲戚乘车返回,到旅馆后很快就迎来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7-10-16 22:11:05)

按照以前聚会的规律和时间表,今年的这个35年大聚会是早已定下的。我过去总是忙着埋头拉车,早忘了抬头看路,一不小心就到了空巢的年纪。班里的几次大聚会我从未光顾过,那时没有微信,email看过一眼就过去了。尽管有好心的同学送上照片过目,也只是过目就忘。一心不能二用,咱先把家里这个小车拉到一个里程碑再说别的。 去年陪老妈去武汉看亲戚,有了毕业34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17-08-07 11:24:01)
几年前曾发过誓,再也不看国产电影了,就因为上当太多次了。好在电影都不长,大不了中间放弃或快进跳着看。这次看到文学城里评论攻势开始猛烈,后面的高潮好像就要到来。干脆,咱先睹为快,闲得无聊时也知道人家在说什么。不抱什么希望去看一部电影的好处就是不会有失望。 这里只谈自己的观感,不评论,不指责,和别人无关。别人是否有同样的感觉全无关系。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7-08-02 09:54:08)
暑假里忙得不亦乐乎的高中11年级学生大概已经开始计划大学申请了。同样,上完大一的,玩得乐不思蜀的学生也该计划留学的事宜了。好点的大学常有一半以上的人出国留学,不为上课拿分数,就为了增加经历。留学的好处自不必说,但留学的计划申请还是有方法的。和大学申请一样,留学申请也有自己的一套程序,也有录取百分比,也是一场竞争。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7-31 09:57:11)
现在已经是国内的八一建军节了。本来以为出国这么多年了,国内的一切都已经离我远去。就算每年频繁回国,也是以回乡异客的身份挑剔但又包容着已经不习惯的一切。但两天前和老妈的通话以及这两天城里阅兵视频和讨论的高潮再次勾起我从小就滋长出来的部队情结。 老妈在电话里问我到底哪天到家,说是家里发了肉票,菜票和副食票,她吃不完。以往的八一节不发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2017-07-24 09:16:17)
地球人大概都听说过这样几个貌似振振有词的理论,不少人甚至视之为人生指南,不断挂在嘴边并付诸行动。本人也没少上当。这里只举例二三,希望各位看官解惑。1.木桶理论。木桶是由木板条粘连组成的,因而装水的容量是由最短的木板组成的。所以引申到生活工作中就形成了一种理论: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短板,因而可以装更多的水,也就是尽量完善自己的弱项,使自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7-23 09:25:27)
这个题目一点也不陌生。很多孩子上大学以后的家庭就可以称之为空巢了。但这种空巢只是没有了朝夕相处,大学离家近的几乎每个大假期都还可以回家。距离远的每年的圣诞节和暑假一般怎么都能回趟家。当然这是一次家长心理上的放手期,不再有每时每日的关照,提醒和守护。孩子的时间表里也不再有我们的位子,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多了自由,少了操心,真正是眼不见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3)
一个多月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不敢想像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女儿的身上,我还是否有勇气活到今天。人没有找到,凶手就很有可能逃之夭夭,继而开始寻找并残害下一个目标。这些听起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点天方夜谭,但在西方却时有发生的绑架/残害案件,也许是我们难以面对的,但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遭遇并听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