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7-03-01 22:22:49)
1掠风雄鹰湖南人
我是湖南人。  
短短的五个字,说出来,是为了向外省人介绍自己的籍贯。 
在我初次见到外省人,说出这短短的五个字时,我无法揣度会在对方心里引起怎样的反应。但我知道,这反应是一定存在的。将心比心,如果我自己听到对方自我介绍“我是北京人”,我会想到天安门、故宫和中南海,想到北大和清华。如果对方说“我是西藏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1 22:16:13)
所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专指汉族的,“56枝花”、“大家庭”云云,都是骗人东西。汉人血统基本上属于亚洲蒙古利亚人,而影响汉人血统的主要是四大民族:古汉人,即秦汉时代汉人,属汉藏语系;鞑靼人,主要包括匈奴人、契丹人,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主要有鲜卑人,属通古斯语系;古越人。从相貌、体质上看,古汉人方脸,面貌中正;鞑靼人圆脸,面庞较大、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1 22:11:22)
汉藏文化同源论2汉藏同源·宗教考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藏族自己的宗教---苯教和汉族的原始道教是同源的,它们都源于上古华夏民族的满教。藏汉民族有着共同的底层原始宗教世界。藏传佛教本身除"包括了西藏地方原始宗教苯教的基本因素"外,"同时又容纳了中国汉族道教的某些因素"。道教的主要哲学思想"阴阳五行""九宫八卦"为密宗所吸收。而贡布加的《汉地佛教发展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7-03-01 22:10:51)
汉藏文化同源论1汉藏文化同源论 多 识 学说连线    以往关于汉藏民族历史文化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汉藏联姻等政治交往关系,所涉及的史实也较集中于元明清三代,这次我们就从以往较少关注的族源、语言、宗教、风俗、戏剧等角度探究一下汉藏民族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要了解藏汉民族的历史亲缘关系,首先要了解现代藏人和古代羌人的关系和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華夏邊緣的維持:由羌人到羌族五、華夏邊緣的維持:由羌人到羌族現代羌族認同的形成過程及羌族認同的本質,可以讓我們思考歷史上被歷朝中國稱為「羌人」的各族群的本質。以及,由「羌人」到「羌族」所呈現的華夏邊緣變化。無疑,「羌人」與「羌族」有極大的差別。雖然中國史籍中稱岷江上游部分人群為「羌」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但是據許多村寨裡的中老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四、羌族記憶與羌族認同的本質四、羌族記憶與羌族認同的本質羌族的村寨,多處於相當封閉而獨立的地理環境(溝)之中,這一特點,使我們得以探索最基本的族群認同問題。住在同一溝中的羌族,對本地各村寨的由來常有「兄弟起源故事」的社會記憶。在這缺乏文字,社會記憶依賴口傳的社會中,藉著「從前有幾個兄弟」諸如此類的社會記憶,溝中各人群以最有力、最簡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三、羌族邊緣:羌族對其他族群的歷史記憶三、羌族邊緣:羌族對其他族群的歷史記憶 羌族與所有的族群一樣,不但以對自身的歷史記憶來定義「我族」,也以對他族的歷史記憶來界定我族邊緣。前面我們曾提及,在羌族中一個最普遍的集體記憶,便是對於「一個被打散的強大羌族」的記憶。以下是這種記憶的兩種版本;前者是寨子裡的羌族所述,後者是城裡的羌族知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羌族的歷史記憶二、羌族的歷史記憶 在前面我們曾提及(見第二章),凝聚族群的力量來自於宣稱「共同起源」而產生的「文化親親性」(culturalnepotism)。那麼,對於「羌族」這樣的族群,什麼樣的「共同起源」造成他們的凝聚?漢族對「羌」三千年的豐富歷史記憶,對於被稱為「羌族」的人群來說,究竟有何意義? 在探討羌族的歷史記憶之前,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 被中國劃為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之一的羌族,主要分佈在岷江上游及其支流兩岸的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以及綿陽地區的北川。人口數約在二十萬人左右。另外,黑水縣的各族群在民族區劃上被當作是藏族,但當地的主要族群在語言與部分文化特徵上則接近羌族。 環境舆經濟生態 在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引華夏邊緣的維持:羌族歷史記憶 《华夏边缘》第十一章 王明珂  漢代被稱作羌的人群,分佈在青海東部河湟地區,以及四川西北與西部的青藏高原邊緣。在青海河湟地區,根據中國文獻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兒有宕昌羌、鄧至羌、白蘭羌等等。也就從這時開始直到宋元時期,北方或東北的遊牧人群如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與蒙古人,以及西南方的吐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