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群来自台湾的老年朋友。跟他们相处久了,我发现这是一群幸福的老人;他们的幸福源于他们的性格,让他们自身能够不断地调整和适应环境的发展,以及世事的变迁,并且散发出一种魅力,吸引着年轻人向他们靠近。 这些老人年轻时都成就非凡,可是他们的谦卑和曾经有过的光环不沾边。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人的过去就是一个经历。他们在讲述那些经历的时候,[
阅读全文]
“奉献”与“献身”“奉献”自己的爱心给别人、给社会,乃至于为理想而“献身”,都是人们称赞和鼓励的精神。遗憾地是,有些人对他人“奉献”和“献身”的称赞或者鼓励,往往还有另外一面:鼓动单纯、善良的人们为了某种主义或者理想,忽视或者放弃个人的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不顾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对理想或者主义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种对[
阅读全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你信不信?可能你会说,那要看接待什么样的人。比如接待来自中国大陆的客人,恐怕“乐”的不多,“烦”倒是常听到的事情。本来,在美国的华人生活相对单调些,每天下班回家,也就是整整院子,做做家务,和家人聊聊天;所以一般说来,人们还是乐意接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不论是许久不见的朋友,还是朋友介绍的朋友,除了喜欢[
阅读全文]
一月份的夜晚,天空飘着细细的冷雨,滴滴答答地落在窗户上。屋外漆黑一片,我和女儿在屋里不停地往外张望,等着金夫人送小狗来。金夫人是我们刚来美国读书时的韩国裔同学。有天课间休息时,金夫人从车里抱出一只小狗来。同学们见了纷纷向前逗小狗玩。我的先生轻轻拍拍小狗,对金夫人说:“我的女儿也非常喜欢狗。”刚刚搬离了学校,在新租的房子里还没有完全[
阅读全文]
有一个人当年从中国来美国的时候,住在一对美国老夫妻的家里。像众多的新移民一样,她既不会开车,英语也不够好。这对老人家就成了她的司机、语言老师和生活教练。朋友说,她一直都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多年以后,她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她的家从此成了接待留学生和新移民的住所。她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体验到爱的力量,学到了什麽是爱,并且在生活中实践爱[
阅读全文]
我怎能知道上帝是什麽?我怎能知道世界有意义?我怎麽知道生活有目的?我怎麽能知道?这是人人皆有的问题。当我们寻求答案的时候,应该从何处找起?让我们看看事物的广大无垠。闪烁的星星好像玫瑰绽开的花瓣。你意识到宇宙运行的规律。看看小草的叶片有了阳光、水、和空气的滋润,就有了新的生命-----你意识到构成最小生命那不可思议的大智慧。更是高于智慧!如[
阅读全文]
爸爸妈妈:孩子不是你们的“小情人”父母称呼孩子为“小情人”的现象似乎在华人文化中依然普遍。有些文章描写做爸爸的对女儿精心照顾是“父亲对女儿情人般的痴心”,因为“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中国演员买红妹在谈到她的婚姻触礁问题时,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宝宝就是我的坚强后盾,她即是我的天使,又是小丈夫。”称呼孩子为“小情人”父母,相信这[
阅读全文]
什麽是最大的福分?净空法师说是“清福”。意思就是要心里清静。现代的生活没有清静。人们都在为了事业的成功,生活水平的提高,存款的增加,孩子升学而快马加鞭,你追我赶,工作的压力和保障,经济上的困难,婚姻和家庭的冲突和矛盾,交通堵塞,健康问题,哪里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清静的心既不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对人也没有了吸引力。好像很乏味,平淡,[
阅读全文]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家带孩子,先生工作忙,和他们母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这位妈妈抱怨连连,说自己白读了这么多年书,又为了孩子和家庭牺牲了自己的事业等等;结果夫妻俩关系出现隔阂,这位妈妈更加沮丧。某日有人向她传福音,她一听立马“决志信主”,不到两个星期受洗成为基督徒。又过了两个星期,这个妈妈四处找人给她带孩子,说是要随教会的短宣队奔赴中[
阅读全文]
前两天有人提出一个关于是否看心理科或者精神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纠结在于,当自己或者家人有了心理障碍,影响到工作或者生活,家庭医生会建议看心理科或者精神科;若是不去看呢,担心症状加重;若是因为学校要求家长带孩子看心理科,也怕不去难以向学校交差。若是去的话,又担心看了之后会留下记录,将来恐怕会对自己或者孩子不利。看与不看心理科或者精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