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forh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尽管科学一再强调关注孩子的情感发育,但正如读者“心境”指出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讲规矩设限制的太多,却总是否认孩子的感情:你不该生气…不该…不该…。心境担心这种否认对方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评判(judgement),会造成对孩子长久的情感伤害。事实上,不仅仅会造成对人的情感伤害,还会破坏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不鼓励表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1-25 09:55:06)


咪咪(左)和来探望他的孪生妹妹在一起
我是一只小猫,出生一周时被送到动物收容所。我是一个果断、勇敢的男孩子。有一天我妈去动物收容所帮朋友领养猫,我认定她做我的妈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从笼子里伸出我的小爪子抓她的衣服。果然妈妈回过头来,看着我轻柔地说:“我们有缘啊!我带你回家!”从此我有了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咪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在文学城网站的博客里,连载了关于父母之爱的主题之后,我注意到“中西文化”常常被泾渭分明,哪些属于西方文化,哪些属于中国文化;然后如“心境”所言,“各打五十大板”,或批判,或接受。但我的文字并不是在批判或者赞扬哪一种文化,我只是尝试着从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探测在人际关系的每一个方面及层面上,无条件的爱的逻辑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4-01-11 08:54:16)



虽然家里就我一只小狗,我可有好多小伙伴呢!在家里我有猫咪哥哥,还有六只小鸡。乌龟甜甜小姐是我的邻居,她常来我家草坪上吃草。我妈每天带我去公园,结交了好多狗伙伴。我还有个远方的朋友叫珠珠,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我有一个“发小”叫“辣椒”,是一只纯种的德国犬。我们从两个月多大的时候,每天早上就在公园见面。她爸带着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1-04 11:40:04)


有爸爸妈妈爱的孩子是个宝。我就是一个幸运的狗宝宝---2012年的圣诞节前夕,我的生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那就是,我不再是一只被人遗弃的流浪狗,趴在冷飕飕的笼子里,怯生生地望着进进出出的参观者。当妈妈把我抱在怀里的时候,爸爸用轻软的花毯子裹住了我肉呼呼的小身体。那一刻我感觉我一下子从灰姑娘变成了白天鹅。
晚上我跟着爸爸睡觉。老爸每天夜里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美国对穷人的照顾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险,样样不缺,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民众和政府对穷人的帮助的态度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纪思道撰文说,他最近写了一篇救助穷人的文章,遭到很多读者冷言冷语的负面评价。作者指出,一个人的贫穷,非自己的选择,而“是一些机缘巧合与早期抚育的结果。”因此作者挑战“美国人的同情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作为一名作者,我当然希望我写的文章,能够在中国发表。我希望国内有更多的读者从科学的角度,从不同的思维途径认识中国文化。然而,只要有读者从我的文字里得到一些启发,在重新审视中国文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上,开启新的思路,获得新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觉得就已经不错了。能够在国内发表当然很好,但是我不会刻意追求。
最后一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3-09-08 08:50:53)
再访北京虽然我这次去北京,比起两年前到那个城市的旅行,我在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和思想准备,但事实上我在那两个星期里,仍然感觉到我的大脑像是失去了功能,甚至思维停顿。北京,如同它混沌的天空,和被毒害了的土地上,挤满了大大小小混沌的生灵,和熙熙攘攘、躁动不安、麻木不仁的众生。一群无声地向社会贡献着质朴关爱的人们,让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3-06-24 09:11:39)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盲人陈光诚曾因为帮助乡亲维护权益,受到当地政府的迫害,去年逃到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之后获中国政府批准,并在美国有关人士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和两名孩子,前往纽约大学就读。一年后,传出陈与纽约大学反目,并指责纽约大学因为中共施压,和经济利益迫使他离开纽约大学。曾帮助过陈的美国教授反驳陈对纽约大学的指控,指陈“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3-06-22 07:50:24)

一谈到从中国大陆来美国的小留学生,你会发现许多寄宿家庭抱怨他们与小留学生,以及这些小留学生的家长们,因为孩子在他们家的寄宿所引起种种冲突,甚至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的烦恼。近年来,随着大批未成年的中国孩子来美国留学,在美的华人接收这些孩子在自己家里寄宿数量不少。如果寄宿家庭与这些小留学生相处得融洽,则双方都会愉快。但是,华人是否真适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