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個人最早接觸也是接觸最久的地方;父母則是兒女人格形成的最大影響因素。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也是「模倣」、「認同」的對象。
家庭教育既是如此重要,但一般父母並未能深切體認。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MartinLuther)早在16世紀就認為:多數父母不知教育孩子的重要;即使知其重要,也不知該如何指導子女。很不幸地,這種情形到現今還是沒[
阅读全文]
2013年感恩节Thanksgiving前,我在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拜读作者杨虹Rainbow的搏客系列《医治中国文化:反思中国式父母之爱》,被其题材内容深深套牢了。我惊喜自语道:OhMyGod天哪!!这不是我们华人群体自己的《脱亚论》吗?(Datsu-ARon';脱亜论;だつあろん;LeavingAsiaTheory)。我当即默许的ChristmasWish圣诞梦想是:·如果《反思中国式父母之爱》能成书出版,必定会帮助海内外华人读[
阅读全文]
情人节来临之际,微信上看到不少的问候、祝福和庆祝的消息。能够在这一天,和自己的伴侣、朋友、孩子、家人等等一起,或看场电影、或一起享用美食、或一起外出购物等等,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一个表达爱意,共同创造人生中一段美好回忆的机会。但是,也有些父母给年幼的孩子过情人节,给他们布置环境,让孩子互成称“情人”,让他们抱在一起亲吻;也有[
阅读全文]
在过去几十年间,科学对人大脑的结构和发育不断有新的发现。先是“智商”理论,描述人怎样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聪明,接着科学对情感在人生活中的角色有了重大发现:人不光需要“智商”,人更需要“情商”。最近这些年,随着神经科学、分子学、表观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人除了“情商”之外,还有“高级功能系统”,这个[
阅读全文]
婆媳问题以及原生家庭的因素,导致夫妻婚姻关系破裂,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象。它不仅破坏中国人的夫妻关系,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多的婚姻悲剧和“亚婚姻”状态,它的威力之大,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不论你到天涯海角,父母或者原生家庭,也依旧能搞得无数恩爱夫妻“忠孝难两全”,最终分道扬镳、妻离子散。这些成年子[
阅读全文]
metro2015你好!谢谢你访问我的博客,并且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有意义的问题,引起大家对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大讨论。这场讨论让大家敞开了谈论平日里都触及到的难题,而这个难题又关系到我们的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和个人的生活,让大家在讨论中不断思考、寻求,找到自己的答案。“心镜“的短文”是谁在情感上绑架了子女?“之所以能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足[
阅读全文]
保卫婚姻、保卫家庭:向“绑匪父母”出示“零容忍”态度
---“心镜”就“是谁在精神上绑架了子女”一文回应读者
作者:心镜
对有人所说的"就个体而言,无论父母怎样,儿女在公开场合用自私、变态、为老不尊等词来指责批评自己的父母,我个人从理智和感情上都不能接受。退一万步说,即使自己碰上这样的父母,也只能努力去协调,所有[
阅读全文]
作者:心镜
其实,我觉得是什么样的妈养什么样的儿。
在我心中,母爱这个词太伟大,伟大到可以成为一种有信仰力的符号,成为人们在痛苦时唯...[
阅读全文]
作者:李笑春
认识杨虹女士始于文学城博客,其中许多启迪性的博文展示了博主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跨越中西的视野。杨女士的新作"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让我们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考,我们决不能因其来自老祖宗,而对其中糟泊视而不见。虹女士敏锐地指出“中国式父母之爱”的许多误区,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并提出可行性建[
阅读全文]
这本书去年夏天在台湾出版以后,我以为从此不关我什么事了。不想到这么快就再版了。而且我发现,围绕着写这本书、出版这本书发生的那些故事,和那些故事中的人,总是那些清晰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决定为再版写一篇序言。
这是一本探索父母之爱的书。当初写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就听到一些好奇的,以及反对的声音。我记得去北京采访结束之后,我弟弟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