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尼克,是在公司的派对上。
那是个两百人左右的小公司。有一年走了好些人,公司就做了一次员工调查,反馈中有一条是希望工作中有更多的乐趣。于是人事部门开始每月搞一个派对,每次不同的主题。这一次的主题是赌场游戏,请了外面的娱乐公司,在本地最高建筑标志的一层楼里,摆出一个个赌局。当然真正的赌博是不允许的,所以每个人发了一百块的筹码,只限[
阅读全文]
有一次在一个群里聊出轨和离婚,许多人对因为真爱而重新组合家庭表示理解。这让我有些吃惊,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不过结婚后越来越觉得婚姻和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爱情是自然元素,听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婚姻是社会元素,需要沟通技巧,平衡术,teamwork,和经营一个团队差不多。
不久前听了几本不同时代的书,恰好都涉及爱情和婚姻。[
阅读全文]
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听书”,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涉猎《百年孤独》这种大部头的书。对它发生兴趣,是在高晓松的“晓说”里听到《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的《红楼梦》。对一个红迷来说,《百年孤独》就不再是传闻的“读着读着就会睡着”的书了。刚好在“喜马拉雅听书”找到了这本书,就开始听起来,居然被我听完了。
《百年孤独》讲了百年中[
阅读全文]
去年入冬以来,开始照着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听书。发现我读英文很慢,听书快多了,两天至一星期就能听完一本。阴郁的冬天,这些书带给我亮丽的暖色。这里先推荐两本。
《MeBeforeYou》byJojoMoyes.
(nytimes)2016-7,(Goodreads)4.3/5,(Google)95%
《WhenBreathBecomesAir》byPaulKalanithi.
(nytimes)2016,2017-51,(Goodreads)4.3/5,(Google)94%
我听书之前都会查一下该书的评分。解读我收集的数据:《[
阅读全文]
【2017年1月】
有一次在一个群里聊出轨和离婚,许多人对因为真爱而重新组合家庭表示理解。这让我有些吃惊,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不过结婚后越来越觉得婚姻和爱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爱情是自然元素,听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婚姻是社会元素,需要沟通技巧,平衡术,teamwork,和经营一个团队差不多。
不久前听了几本不同时代的书,恰好都涉[
阅读全文]
毕飞宇的作品,首推《推拿》,其次《玉米》。
最先读的是毕飞宇的《玉米》。《玉米》描写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凹凸了权力对三个女性命运的影响。读的时候心里有一阵一阵的痛。很庆幸自己没有经历文革,那么压抑扭曲的青春。
我对那个年代随后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很不屑。离得太近,人们心中有痛,但看不清很多东西,看清的也不敢大胆[
阅读全文]
迷上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首先由一位书友的推荐,在喜马拉雅上听了《追风筝的人》,听后很震撼(谢谢你)。然后推荐给别的朋友,朋友也迷上了,从网上找出了胡赛尼的另外两部力作《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的中译本(谢谢你)。
《追风筝的人》讲的是,阿米儿和哈桑,一对主仆,也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不为人知的是,他们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勇敢正直[
阅读全文]
有段时间找民国时期的女作家的书读,把张爱玲,苏青,萧红,丁玲的作品读了个遍。网络上,民国女子的故事被反复翻出来,因为耐人寻味,我也不免俗地追。感慨,对那些女人来说,民国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不久前听了这本书:民国女子的悲与欢《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里面是一些民国时代的名家,名媛,名伶的故事,大多数是耳熟能详的。作者有自[
阅读全文]
(1)初读张爱玲
第一次接触张爱玲的小说,是在大二的时候。
有一天上课去早了,在教室里掏出本小说看。一个熟识的同学坐到我边上,问我读什么书。我那时在看一本所谓的世界名著,经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感慨道:“好像也看不出什么特别好的。”
同学问:“你有没有读过张爱玲的书?”
那时我孤陋寡闻得很,都没有听说过张爱玲。同学极力向[
阅读全文]
这段涉及隐私,写个童话虚化一下吧。
大白兔和大灰兔搭伙过日子,想换个地方安家。大白兔想找小草地,因为省心好管理。大灰兔想找大草地,因为不必紧挨着看到邻居在窝里干什么(反之亦然)。
“这么大草地,谁割草啊?”
“割草我包了!”大灰兔拍拍胸脯。
于是住进了大草地。
看着空空如也的草地,大灰兔开始念叨:“这草地要是种萝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