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42/4a/9e/1eaa34928350ShgZdraK.jpg)
近大半年来,火机收藏市场,波涛暗涌,整个行情直线上升,平时四十美元的中档次火机都在Ebay上买过百了。我一向是以藏养藏,多数成茬(lot)火机买,一买就三、四个到百来个,先将认为值得收藏火机挑出来,其他的就单个或也成茬卖返出去。现在突然不知从哪里来了许多竞争对手,以前一茬火机最高价也在二百美元左右,如今成茬抢到过千巳是很普通了。二十年在Ebay淘[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ba/e3/17/fe2999d70131Sdzc4jX6.jpg)
大学毕业已半年的老大要去闯自己的天下了,老二特地请了一个星期假,几兄妹好好聚一聚(这样一家六口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没有多大共同语言,平时只有指点和教导的老窦我,只有靠中国胃来传递那点微少的父爱,天生吃货的老二(外号肥仔)当然特别享受。我自然使出混身解数:盐水鸭,鱼片生滚粥,鲜嫩牛扒,酸辣鲇鱼,金枪鱼生,白切猪肚,槐花猪大肠汤[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28/55/ea/0610d2681972VIlYQiJu.jpg)
开博有好几年了,美食也发了几十篇,真是江郎才尽,箱底课也出来了。小二又回家探亲,小三突然喜欢煮菜,做菜就指点他一下,但家里的菜单已是重复又重复了,我也提不起劲来。某天在电视看到一个煮菜的节目,记不起是TopChef或是MasterChef了,看到煎鸭胸,要求是八成熟,我立刻想到盐水鸭也可以八成。以前这里有盐水鸭的方子,也曾试了好几次,大多都做老火了。既然[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dc/f0/de/c19d588d5525AFBqpI1l.jpg)
有个网友叫树童,是个万能的绿拇指。我一向也喜欢种些什么的,但和树童比我最多算个绿尾指。退休后时间多了,就找些奇花异果来种下,网上买些自己熟悉的树苗和种子,二手店搜来不少花盆,虽是冬天,还是种个不亦乐乎。
荔枝树,不能在外过冬,今天天气很好,搬到出来晒下太阳
刚育出来的龙眼苗
网上买来的佛手,长得很好
在老窦处挖的无花果[
阅读全文]
刚当兵就有当军官的欲望,衡量陆军各种由兵转官的Programs和自己家庭状况,在Denver时已决定护士Program最适合,因为全职读书其间,保留军阶工资照领。那时所有的预科都已在社区大学修齐,单差申请护士学校就被调到南韓来。
驻韩下半年,调来一个新PA,2LTJ,原特种兵医疗兵(18D),那段时期PA特缺,凡18D申请PAProgram都获批准。或许以前是特种兵士官的关系,LTJ很快就熟[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d4/8a/73/51473376286713wI6Rcc.jpg)
前两天老死在微信群发了条信息:家乡的大石栗树,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走过光辉历程和岁月磨练,见证家乡的变迁。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家乡的地标。因为发展的需要,如今终于划上历史的句号。我看到后,感慨万千,看来以后回乡连路都认不出来了,故乡只在记忆中。
每个地方都有不少地标,如学校门口,戏院,酒楼,大槐树,狗牙石等等。我家乡广东新会三江最有[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33/66/c3/f963b63f4790SrJmme17.jpg)
广东人特别讲究意头和口彩,尤其这一年之始的新年,逢熟人都发红包,讲两句恭喜的话。年份的菜都起过好意头,好口彩的菜名,这应该是广东菜的一大特色。
生意人喜欢的菜,生菜蚝豉(生财好市)银杏冬菇(钱银)
年年有余
猪手焖葛(猪前手意为横财就手)
金爪(爪为揸,揸银)
竹笙汤(竹报平安,风生水起)
生菜(生财)
发菜[
阅读全文]
对生活在国外的华人,春节/新年是一个特别又普通的日子,大多数看不到大红大紫的喜庆气氛,感受不到舞龙,舞狮,烧天花,办年货的热闹,听不到各种各样的年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开餐馆的照样开门。无论怎样,那年还是要过。
过唐人年是国外广东人为别于新历年的说法,好像其他华人不会有这样的说法,不知为什么老广对唐朝情有独钟,喜欢以唐人自居,[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e5/62/54/05ebad0f5674ZRcyJS2P.jpg)
过年除贴门神,年画,和各种喜庆的图画,大多是丰收景象,当然也有不少当时政治形势的,样板戏也占其一席市场。家家红红绿绿的贴满四面墙,真喜庆。
Wow,力量
这就是高大全,我从没看完整部《海港》
没有雷刚的像
第一次看到那老版电影的《红色娘子军》,最深刻的是吃蛇宴
记不清情节了
那时代的审美和现在的尖下巴,[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93/1f/ed/2b9a84ec2016VlN1kifR.jpg)
很快就过年了,以前在这时节,镇里的百货就开始卖年画(多数是门神)和墙纸,每家每户都买,将已贴了一年的墙纸换了。除门神外,真正的年画很少(后来多一点),宣传画占大多数。乡下人也没理这么多,反正红红绿绿的贴满墙就喜庆了。前不久意外的收了一些六七十年代的墙纸,和大家分享一下,望有共鸣。
有好几十张,都是小号的
《老书记》户县农民画[
阅读全文]